電子煙的“預期”的改變,能否影響煙草的未來?
一、電子煙市場現狀
1、霧化產品
(1)行業加速洗牌,市場正向頭部企業集中
自2019年政策限令后,電子煙行業走向低谷,從廠家到實體店經歷了一輪洗牌,規模小而雜的品牌已沒有生存空間,行業正往頭部集中,整體發展也愈發理性。
目前,國內電子煙品牌已驟降到不足百個,能夠叫出名字的品牌,只剩下悅刻、火器、柚子、喜霧、益爽、鉑德、雪加、西素等。
據悉,這些企業仍在大力投入,低調布局線下渠道與線上引流,并等待產業政策的最終明朗化,期望熬進“剩者為王”的時代。
(2)頭部品牌瘋狂開店,并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線上銷售渠道的封鎖,讓線下渠道成為電子煙企業的必爭之地,除便利店、代理商等傳統線下渠道外,線下專賣店正遍地開花。
目前,悅刻的線下專賣店超過5000家,柚子超過1000家。同時,為獲得更大的市場,這些電子煙頭部品牌的終端下沉正在加速,三四線城市的布局明顯加快。
需要關注的是,開店、關店的兩極分化,是電子煙產業當前的常態化現象。
一方面,為提高品牌曝光度、樹立品牌形象、爭奪客流,電子煙企業對渠道的補貼力度持續加大(如:免費鋪貨、零加盟費用、開店補貼等),吸引著代理商和店主們的大規模開店。
另一方面,高昂的單店經營成本,讓不少代理商難以為繼,只能轉型。由此,帶來電子煙集合店模式的探索落地。
(3)品牌開始出現分層,價格戰蓄勢待發
柚子在今年5月推出新品,將煙桿的價格打到了行業最低價9.9元,一桿一彈合計只要45元。此前,換彈式產品的最低價紀錄,是靈犀2019年的99元。
6月,電子煙品牌西素,推出“百萬套裝,億元補貼”活動,一桿一彈促銷價只要19.9元,再次刷新紀錄。
目前,以柚子、西素為代表的品牌,正在入門級市場展開激烈廝殺,但悅刻、火器等品牌,似乎并沒有研發低價產品的想法,據悉2021年的新品定價仍在300元以上。
值得煙草品牌關注的是,這種低價策略對于卷煙消費人群的影響,極有可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的進入、嘗試與轉化。
(4)市場需求增長變緩,消費者集中于中青年
受政策的影響,目前國內市場的電子煙份額增長相對緩慢,頭部品牌的市場增長更多來自退出品牌的存量需求轉化,傳統煙民的轉化率仍舊不高。同時,由于大量中小品牌的離場,也帶來了市場資源向這些企業的集中,讓部分企業實現了正向資金流。
此外,2019年火熱的一次性電子煙產品,市場需求有所萎縮,消費場所主要集中在酒吧、KTV、路邊攤等地,換彈式產品正成為市場的主流。
值得關注的目前電子煙的消費群體,以年輕用戶居多,他們對電子煙的認知已初具規模,并開始形成品牌的忠誠度。這對于煙草行業而言,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
2、加熱不燃燒
(1)市場需求火爆,吸食群體有擴大趨勢
由于銷售渠道的限制,國內HNB的消費主要來源于非正常渠道。
據了解,目前市場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尤其是通用型煙彈,基本是有多少馬上消失多少。同時,源于國內廠商出口轉內銷帶來的產品價格相較于IQOS的超高性價比,吸食群體不僅有擴大趨勢,對于國產品牌的認知度、美譽度也正在提升。
從需求端來看,減害同時具備“真煙”體驗感是用戶的主要訴求;從供應端來看,目前國內民營企業仍以外銷為主,但謀求與中煙的合作、期待政策的放開是最終目的。
(2)低溫本草產品成為新的研發方向
2020年,以茶葉、銀杏葉、花等天然草本植物作為原料的“低溫本草”成為加熱不燃燒領域的熱點話題。由于未添加煙草制品,繞開了現有政策的限制,被一些從業者寄予厚望,認為是國內企業逐鹿HNB領域的新方向。
目前,國內低溫本草市場上的品牌,主要有喜科、UWOO、無為界、PNT、樂美、CCOBATO等。2020年10、11月,國內以低溫本草產品為主的HNB集合店“天蓬造物”、體驗店“本草云集”相繼在深圳開業,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風向。
當然,對于習慣了傳統HNB的用戶來說,這種產品目前只是一種替代選擇,產品能否被消費者最終認可和接受,還有待觀察。
對于煙草企業而言,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型產品展現出來的HNB賽道的延展性,以及民營企業的活力與創新性。市場的變化可能只在一瞬間,正如霧化煙的主賽道已經不是做得“像煙”。
(3)中煙企業呈現出極大的差異化態度
相比于民營企業的創新與活力,中煙企業的參與態度差異明顯。四川中煙、湖北中煙在國內市場的運作走在了前列,并在營銷思路、理念上逐漸市場化。目前,四川中煙已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開出了線下體驗店,并積極招募會員。
我們認為,雖然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在這個領域,誰家的技術更徹底、營銷模式更領先,一旦政策開放,誰就將率先占領市場份額。
二、煙草行業的被動
1、年輕群體的流失可能帶來產業的陣痛
煙彈的多樣性、豐富性賦予了消費者近乎無限的組合形式,這讓電子煙對于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和市場擴張速度,遠大于傳統卷煙制品。
雖然電子煙的體量還無法與傳統煙草競爭,但是電子煙的“預期”的改變會深刻影響煙草的未來。
一個行業最怕的事情莫過于年輕消費者將其拋棄了,這等于對行業判了死刑。抽慣了電子煙的消費者,有沒有可能成為卷煙消費者?答案不言而喻。
2、電子煙正在瓦解傳統煙草的消費分級
短期內,呈現出來的變化是消費者價格敏感性的降低。一方面,他們更關注的是產品價值與性價比;另一方面,電子煙的消費者不會因為產品的價格差異,就覺得自己比那些抽更貴產品的群體掉面子,反而會因為不夠潮、不夠酷而被diss,去遠離、拋棄那些不夠潮、不夠酷的品牌和品類。
這是一種差異化的“降維打擊”,瓦解著煙草行業多年來形成的明顯檔次化消費(即中華的消費者與紅塔山的消費者是存在差異的),讓傳統煙草制品的高價格必要性喪失。
更大的風險,在于電子煙的私有化消費,將讓卷煙品類的社交功能邊緣化。由此,煙草行業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一方面,一旦煙草行業在國內市場銷售新型煙草,與新型煙草民營企業同臺競技,就等于承認了新型煙草的法律地位,行業內的企業能否接招更有待考驗。
另一方面,如果繼續拖延下去,與新型煙草相關的利益群體在增大,上游下游的業內人數在增多,對消費者的培育會越來越得心應手,相關的話語權則會顯現出來,進退維谷。
三、電子煙發展政策預判
目前新型煙草的監管與法律適用,仍在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中,主要有兩種可能性:
可能性一:不修改《煙草專賣法》,維持煙草專賣品的定義和范圍。霧化產品納入煙草監管體系,符合條件的企業參照傳統煙草征稅;加熱不燃燒產品,屬于煙草專賣,與霧化產品共同競爭消費者。然而,對于霧化產品的監管、征稅都存在較大難度,這條路線存在一定風險。
可能性二:修改《煙草專賣法》,調整對煙草的定義,將含尼古丁煙氣產品均納入到專賣管制之下。那么,無論是霧化煙還是加熱卷煙,都將與傳統卷煙一樣,接受專賣管理,并納入專賣渠道內銷售,解決制約煙草發展的法律困境。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在監管塵埃落定后,將迎來更清晰、穩定的發展環境,從而良性增長。
然而,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因而難在短期內看到政策的明朗化。未來任何政策的出臺,都不會僅是保護煙草企業的既得利益,主要將在引導產業的規范化、規避現有專賣體制的運作風險上。
就加熱不燃燒而言,我們認為,國家局短期內放開市場的可能性同樣不大,但會支持煙草企業在國內市場的運作,以儲備市場競爭力的能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