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34個世界無煙日。國家衛健委與世衛組織共同發出“承諾戒煙 即刻行動”的號召。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吸煙人數超3億,每年因吸煙死亡人數超100萬,控煙形勢十分嚴峻。
北京:很多機關都已主動申報“無煙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作為標桿群體,已經進入2022年底實現全面控煙任務的攻堅“倒計時”。領導干部帶頭,是標桿更是風向。記者從國家衛健委獲悉,下一步國家將圍繞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直面成人吸煙率高、電子煙界定及監管等焦點問題,堅定不移推進控煙工作,加速落實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無煙家庭建設。
黨政機關禁煙從嚴從速
開展全社會無煙環境建設,黨政機關是標桿群體,發揮著示范帶頭作用。
早在2013年,中辦、國辦就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2019年,出臺《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成無煙機關”的目標,按要求需2022年底基本實現。2020年,國家衛健委、中央文明辦、全國愛衛辦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無煙黨政機關建設的通知》,再次明確無煙黨政機關室內區域全面禁止吸煙。
記者從國家衛健委獲悉,截至目前,全國省級及以上無煙黨政機關建成率達78.9%。各地正加速進入黨政機關禁煙“全面達標”的攻堅期。
讓“關鍵少數”發揮表率作用,多地相繼推出特色舉措。在首都,《健康北京行動(2020-2030年)》將黨政機關全面落實《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列為“約束性指標”,提出以無煙機關建設為重點,推進全市控煙示范單位建設。
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說,北京很多機關都已主動申報“無煙黨政機關”,要求領導干部帶頭不吸煙,還制定了嚴格處罰制度,“有些單位甚至在招聘時就明確要求不許吸煙,也有不少單位安裝了煙霧報警器協助控煙”。
中國(上海)自貿區管理委員會陸家嘴管理局將控煙情況列為部門、員工年度績效考核指標,并實施評優“一票否決制”。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將控煙檢查增加到每周審務督察工作中。許多機關將控煙管控納入樓宇消防控制系統,全樓覆蓋高靈敏度煙感設備,室內實行實時監控。
廣東省從提升控煙隊伍技術能力入手,連年舉辦廣東省控煙業務技能培訓,并將無煙黨政機關建設作為培訓重點,累計培訓控煙行政管理人員500余人次,為各級機關合理規劃控煙環境儲備技術力量。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副主任肖琳表示:“率先建成無煙黨政機關需要領導干部帶頭作出表率。完成2022年全面控煙的目標任務一定不能流于形式,我們將從嚴從速持續推動下去。”
“有充分科學證據”的結論堅定重點場所、重點人群控煙決心
為迎接第34個世界無煙日,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一組數據值得引起充分重視——
我國吸煙人數超3億,2018年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男性吸煙率高達50.5%,高于國際水平。煙草每年使我國100多萬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動,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每年200萬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萬人。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世衛組織戒煙與呼吸疾病預防合作中心主任王辰院士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控煙工作不斷取得進展,但吸煙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不夠充分,缺乏有關煙草危害的科學知識,甚至存在思想和觀念上的認知誤區。
最新公布的這份報告給出了一系列“有充分科學證據”的最新研究結論:吸煙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統感染、肺結核、多種間質性肺疾病;吸煙可以導致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宮頸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腎癌等癌癥發生,且吸煙量越大、年限越長,疾病的發生風險越高……
這些科學研究結論提醒我們必須堅定戒煙的決心,也指明了下一步控煙的發力方向。
重點場所需積極落實“凡有屋頂的地方都不能抽煙”。記者多地調研發現,當前商超、餐館、樓道、公廁等依然是吸煙“重災區”,而馬路口、地鐵出入口、公園等則是“抽游煙”的“高發區”。
廣州市控制吸煙辦公室公布的信息顯示,2021年4月,市、區控煙監督員對934家場所無煙環境執行情況進行了巡查,結果發現29家單位存在違反《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現象,主要為網吧、商店、文化娛樂場所、餐飲場所等。
“在室內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是避免二手煙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王辰特別提示,二手煙暴露可以導致兒童哮喘、肺癌、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且二手煙暴露并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即使短時間暴露于二手煙環境,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排風扇、空調等通風裝置無法完全避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
實現“控源頭”“減基數”還需緊抓重點人群。2019年,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結果發現,高中生吸煙率遠高于初中生,職業學校控煙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戒煙門診負責人梁立榮表示,青少年吸煙會對身體健康特別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產生嚴重危害。青少年對尼古丁較敏感,一旦吸煙成癮,很難戒斷,務必高度防范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接觸和使用煙草制品。
武漢:嚴格執行《武漢市控制吸煙條例》
90%公共場所貼上了禁煙標識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地鐵3號線二七小路站,看到B入口張貼著顯眼的禁煙標志并公示監督投訴電話。負一層安檢大廳兩側墻壁均張貼著禁煙標識,每隔約20米一張。乘車通道不時有工作人員巡邏,地鐵每節車廂內均有禁煙標識,車廂內未發現有人吸煙。
進入地鐵站前,記者看到一位市民在垃圾桶前掐滅煙頭后才走進地鐵站。“地鐵站不能吸煙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從來不在地鐵站內抽煙,也沒見過其他人在站內抽煙。”該市民說。
武漢天河機場休閑區域設有醒目禁煙標識。長江日報記者王愷凝 攝
除了地鐵站,天河機場、漢口火車站、武漢火車站等交通中心也都貼有禁煙標識,室內也無吸煙情況。
下午,在同濟、協和、市中心醫院、市第四醫院等醫療機構,記者看到,門診大廳、住院部、走廊里都有醒目的禁煙標志和警示標語。走訪中,這些場所的工作人員表示,市民大都很自覺,不在室內吸煙。即使有個別人吸煙,他們也會進行勸阻。
武漢市愛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將控煙工作作為推動國家衛生城市建設的重要措施,由市愛衛辦牽頭,公安、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分工負責,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多方參與、依法治理的控煙工作機制,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控煙宣傳,且每年都會對禁煙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公共場所禁煙工作一年比一年有所改善。
多位市民反感公共場所吸煙行為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位于香港路的一家連鎖店餐館,餐廳門口有醒目提示“本餐廳為無煙餐廳”,餐廳內張貼了禁煙標識。一位用餐市民無視標識,在餐廳內吸煙,鄰桌市民立刻反饋給了服務員。隨后,服務員對吸煙者進行了勸阻。
“我很討厭煙味。”該市民告訴記者,他只去設有無煙區的餐廳吃飯,只要有人吸煙就會投訴。記者在走訪中隨機采訪了十多位市民,均表示“非常反感在公共場所吸煙的行為”。
貼在公共場所的禁煙標識都有監督電話。長江日報見習記者張思敏 攝
位于武昌區群星城商場的萬達電影院入口處張貼著半米高的禁煙標識,記者在電影院等候大廳和觀影廳內均未發現有人吸煙。工作人員說,電影院內嚴格禁煙,電影院空間較為封閉,一人抽煙,所有人跟著吸二手煙,而且會造成巨大的消防安全隱患。
“控煙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武漢市愛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9年,我市出臺了《武漢市控制吸煙條例》,要求從2020年1月1日起,武漢市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包括餐飲及休閑娛樂場所。在場所的入口及其他顯著位置設置醒目、清晰的禁止吸煙標識,公布投訴舉報電話。
該名負責人認為,做好公共場所禁煙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她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要充分認識到煙草危害,從自身做起,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同時爭做禁煙控煙義務宣傳員和勸導員,及時勸阻和制止他人違規在公共場所吸煙的行為。各單位要積極響應無煙單位、無煙環境創建活動,主動參與禁煙控煙。
《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發布 “電子煙”同樣具有危害性
目前我國共有270.7萬家煙草相關企業,廣東省以33.9萬家企業位居第一,浙江、江蘇分列二三名。
在第34個世界無煙日到來之際,《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日前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我國吸煙人數超過3億,煙草成癮成為人們健康的“第一殺手”。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270.7萬家煙草相關企業,廣東省以33.9萬家企業位居第一,浙江、江蘇分列二三名。2020年,相關企業新注冊71.3萬家,同比增長119.4%,今年前5月新增43.1萬家。
《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表示: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會對健康產生危害。對于青少年而言,電子煙會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造成不良后果,同時會誘導青少年使用卷煙。
2013-2020年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逐年增加,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為447億美元,較2018年的323億美元同比增長38.4%。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500億美元。
報告指出,尼古丁作為電子煙的主要成分,除了讓使用者產生依賴性,還會在妊娠期對胎兒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并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胎兒和青少年接觸尼古丁可能對大腦發育造成長期不良后果,可能導致學習障礙和焦慮癥。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與經濟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鄭榕表示,電子煙比普通卷煙的危害更大。鄭榕指出:“很多電子煙的尼古丁含量很高,甚至比傳統卷煙還要高,所以它具有強致癮性。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表明態度,不建議把電子煙作為一種戒煙產品來進行使用。它的危害性比它標識的要強很多。”
目前,全球已有51個國家和地區將電子煙納入煙草制品的管制范疇,40多個國家明確禁止電子煙的銷售。“公共場合禁電子煙”正成為國內越來越多城市的共識,如杭州、南寧、深圳等地和航空交通工具上,均把電子煙拉入控煙的“黑名單”。
專家建議:盡早遠離煙草危害
“絕大部分人知道二手煙,卻很少人聽過三手煙。三手煙是指煙熄滅后,殘留在頭發、皮膚、衣服、被褥、家具、窗簾及一切室內設施的煙霧殘留。”
唐細良院長介紹,這些殘留中依舊含有尼古丁及其他化學物質,孩子通過呼吸或皮膚、口腔的接觸,同樣會受到影響。
因此,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認為不在孩子面前抽煙就萬事大吉了。
唐細良院長表示,在臨床看來,三手煙是目前危害廣泛、且十分嚴重的室內空氣污染源頭。
受通風與污染程度不同的影響,香煙殘留的氣味時間也會不同,有時甚至能滯留數小時、數天、數個月。
大量研究證實,三手煙的危害隱匿且持久,尤其是對兒童的危害最大,即便是沒有致癌性,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物質,也會引發嬰幼兒呼吸系統疾病。
吸煙后的三手煙殘留物,能被人體皮膚吸收,而兒童長期生活在二手煙、三手煙的環境中,后期患肺癌的幾率也會有所增長。
對于家庭有孩子的煙民來說,每一次吸煙殘留的二手煙、三手煙,都會對孩子造成損傷。
吸煙者家庭嬰兒體內的尼古丁含量超過了不吸煙家庭的七倍之多。
不但如此,三手煙中的煙毒對兒童造成的傷害要比成年人大20倍。
所以,戒煙對煙民來說,不僅是保護自己的健康,更是保護家人的健康。
如果煙民在反復戒煙后依舊以失敗告終,可以前往醫院戒煙門診進行咨詢,在必要時還可使用相關藥物控制,以求徹底能戒掉煙草。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