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oop8月18日報道,亞太煙草減害倡導者聯盟(CAPHRA)對新加坡總理黃循財(Lawrence Wong)的聲明表示深切擔憂。黃循財宣布,新加坡將把所有吸電子煙行為視為毒品問題,實施監禁及嚴厲處罰,此舉恐將動搖數十年來煙草減害科學的成果。
“新加坡對電子煙全面定罪是一種倒退,無視了全球范圍內大量證明這類產品具有拯救生命潛力的證據,”CAPHRA 執行協調員南希?盧卡斯(Nancy Loucas)宣稱,“雖然我們理解對于含依托咪酯產品的擔憂,但將所有電子煙等同于危險毒品,與在全球范圍內改變公共衛生成果的成功減害策略背道而馳?!?/p>
黃循財總理在演講中宣布,新加坡將對電子煙相關違法行為施加 “嚴厲得多的處罰”,包括監禁,并稱政府將 “把這視為毒品問題” 而非煙草管控問題。這一政策轉變的背景是,在一些非法電子煙中發現的麻醉劑依托咪酯被歸類為 C 類管制藥物。
“新加坡將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混為一談 —— 受污染的非法產品與合法的尼古丁設備,” 盧卡斯表示,“這就好比因為一些罪犯銷售含甲醇的烈酒,就禁止所有酒類。這是一種政策失敗,會剝奪成年吸煙者獲得經證實的減害工具的機會,同時將市場進一步推向地下?!?/p>
scoop 報道稱,盡管實施了全面的世衛組織 MPOWER 措施,新加坡的吸煙率十多年來一直停滯在 10%-16% 左右。這個城市國家在 2018 年就禁止了電子煙,但傳統煙草管控方法未能解決吸煙率停滯不前的問題,至今仍在為此掙扎。
“證據非常明確 —— 規范獲取更安全的尼古丁產品能加速吸煙率下降,” 盧卡斯說,“英國、瑞典、日本和新西蘭等國家正在證明,減害能拯救生命。而新加坡卻在選擇意識形態而非證據?!?/p>
“新加坡向來以循證決策為榮,但這一聲明卻放棄了科學,轉而進行恐懼煽動,” 盧卡斯指出,“正如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院及無數同行評審研究證實的那樣,成年吸煙者理應獲得比卷煙安全至少 95% 的產品。”
CAPHRA 承認對受污染的電子煙產品存在合理擔憂,但認為解決之道在于適當監管而非禁止。擁有規范市場的國家幾乎消除了危險物質,同時提供了質量可控的替代品。
?“解決污染問題不能靠禁止這一品類,而要通過適當監管、質量標準和合法供應鏈,” 盧卡斯解釋道,“新加坡的做法將導致更多危險產品充斥黑市,同時剝奪吸煙者拯救生命的替代選擇。”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