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道路沒有捷徑可走,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勤奮刻苦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有所收獲。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古人有許多刻苦學習的故事流傳至今。我國火柴企業出品過許多以刻苦學習為題材的火花。
1984年,河南安陽火柴廠出品過一套“古人求學”火花,一套12枚。這套火花主版分別再現了二王練字、黃霸讀經、劉恕忘食、鄭王辭位苦讀、朱詹吞紙、買臣負薪、荀淑求教等12個古人刻苦求學的故事;副版上的圖案是一幅精美的山水國畫、一個筆筒里裝著兩支毛筆、一塊墨搭在硯臺上,整幅畫面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其中有一枚“孫敬懸梁”(圖①)。東漢時期,勤奮好學的孫敬在求學期間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讀書時間久了,他疲倦得直打瞌睡。為了讓自己讀書時不打瞌睡,他就找了一根繩子,把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一頭系在自己的頭發上。當他讀書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把頭扯痛,他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后來他成為著名的政治家。
“古人求學”套花中有一枚“匡衡鑿壁”(圖②),描繪了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手捧竹簡苦讀的形象。據《西京雜記》記載:“衡乃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由于匡衡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于是匡衡在墻壁上鑿了孔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讀書。后來,匡衡憑著不懈努力成為大學問家。
這套火花中還有一枚“程門立雪”(圖③),描繪了北宋學者楊時求學期間尊敬老師的故事。據《宋史·楊時傳》記載,有年冬天楊時去拜見老師程頤。他在窗外看見老師在屋子里睡著了,不忍心打擾老師,就站在門外邊,耐心地等待老師醒來。恰在此時,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但楊時沒有走,仍在雪中等候。等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積雪已經很厚了。后來這件事成為尊重老師的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上世紀80年代,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了“兒童古詩選讀”火花,一套10枚,通過詩配畫的形式,講述了古代學子刻苦學習的故事。其中第2枚為“惜陰”(圖④),描繪了一名在燭光下埋頭讀書的學子,墻上掛著一幅“惜秒陰”的書法作品。火花上有一首詩:“古人惜光陰,貴于惜黃金。光陰金難買,黃金失可尋。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吾輩方少年,更應惜利陰。”
這套火花的第3枚為“知疑”(圖⑤),描繪的是一名學童正在認真聆聽先生答疑釋惑。火花上的詩寫道:“為學貴知疑,知疑貴問師。問師可釋疑,釋疑則有知。小疑獲小進,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問,學成還無疑。”這套火花的第4枚為“有志”(圖⑥),描繪了一名學童在書案前讀書思考的場景,背景是一匹駿馬騰空而起。畫面的右邊是一首詩:“天下無難事,在乎人為之。不為易亦難,為之難亦易。吾非千里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為之,終亦成騏驥。”
“兒童古詩選讀”套花的第5枚為“守約”(圖⑦),描繪了明代政治家、文學家宋濂幼年時還書的情景。宋濂小時候喜愛讀書,因家里很窮沒錢買書,就向別人借書。每次他都按時還書。遇到喜愛的書,他會連夜抄錄,然后如約還書。火花上配的詩寫道:“宋濂幼嗜學,家貧無書覽。假借藏書中,筆錄計日還。天寒硯冰堅,手抄不怠慢。錄畢走送之,守約人皆贊。”
蠟燭是過去夜晚常用的照明用品,曾陪伴過無數學子刻苦攻讀。“兒童古詩選讀”套花的第6枚為“蠟燭”,描繪了一名古代青年坐于書案前,在燭光的映照下,聚精會神地讀書學習。火花右側是一首贊美蠟燭的詩:“不惜身上豪,化作千尺明。陪人倚窗獨,照人赴錦程。默默發光熱,從不慕虛名。一心貫始終,為人盡忠貞。”
①1984年,河南安陽火柴廠出品的“古人求學”套花之“孫敬懸梁”。
②1984年,河南安陽火柴廠出品的“古人求學”套花之“匡衡鑿壁”。
③1984年,河南安陽火柴廠出品的“古人求學”套花之“程門立雪”。
④上世紀80年代,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的“兒童古詩選讀”套花之“惜陰”。
⑤上世紀80年代,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的“兒童古詩選讀”套花之“知疑”。
⑥上世紀80年代,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的“兒童古詩選讀”套花之“有志”。
⑦上世紀80年代,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的“兒童古詩選讀”套花之“守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