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收藏,大多數(shù)人想到的是古董、字畫、郵票等,但今年68歲的張富榮卻酷愛收集煙標。40余年下來,他堅持不懈整理收藏的煙標多達3000余枚。
談起收集煙標的愛好,張富榮說,他最早開始收藏煙標是在1972年,那時候他無意間發(fā)現(xiàn),煙標上的圖案有人物、山水、花鳥、蟲草、建筑等,獨具藝術(shù)欣賞價值,于是便開始了自己的收藏煙標之旅。
張富榮是一名退休的眼科醫(yī)生,平時不喝酒、不抽煙。除了經(jīng)常向周邊抽煙的朋友要些抽完的煙盒之外,他平時逛街時見到精致的煙盒就買下來,自己留著煙盒,把煙送給朋友。看到路邊丟棄的煙盒,他也收藏起來。時間久了,張富榮收藏的煙標越來越多。
如何將收集到的煙標整理分類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張富榮介紹說,硬盒與鐵盒的煙標相對好收藏,對于一些老式的軟盒煙標,他就將煙盒包裝展開,平整的放在書籍中,然后用木板壓平再進行收藏。目前他整理的軟盒煙標書籍共有40余冊,每冊封面上都標注有序號與年代,方便及時查閱。打開收藏的煙標,張富榮娓娓道來,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金鐘、百花、西京、火車、大前門、黃金葉、馬櫻花、五朵金花等牌子。那時的香煙分為國營和公私合營兩種,煙盒全是紙包的軟盒。到了80年代才有了硬盒香煙。
煙標雖然只是普通的商品包裝紙,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紀念意義。張富榮拿出幾枚喜愛的煙標介紹道,這枚紅太陽煙標是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特別生產(chǎn)的,煙標由紅太陽、毛主席紀念堂及韶山故居組成,十分具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這枚煙標是紀念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的……
“煙標雖小,但它的外觀、圖案、卷煙包裝工藝等都蘊藏著豐富的內(nèi)容,在不斷收藏整理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它所傳遞的時代變遷與地域風貌”張富榮說,煙標作為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具有標志性、時代性、不可替代性。退休后時間變得充裕,自己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收藏整理煙標,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收藏更多有價值的煙標,并將這種獨特的文化傳承下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