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俗事,常常說不清道不明。有些事兒曾經轟轟烈烈,卻經不起歲月洗禮,屐痕淡去;有些事兒平平淡淡,尋尋常常,卻總是縈繞腦際,揮之不去。一如記憶猶新的縷縷“煙事”,甚至倒背如流著三十年前父輩一代所享用過的一些煙名:大重九、鳳凰、寶成、大雁塔、延安、大前門、金絲猴等等,一口氣可以說出一大串。而且,這些煙標的圖案歷歷在目。
我的煙齡與工齡一樣長。剛進煙廠工作那年,為了配合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們演繹男子漢氣概,曾在兜里裝過煙,在一些喜歡又不敢輕易表白的女工面前故作深沉,燃上一支,瀟灑地吐出一個個漂亮的煙圈。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讓我這個長著娃娃臉的小青年,褪去稚氣,顯出成熟哥們的范兒。有好幾次,被嗆得眼淚無法回收,轉身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即將爆發的咳嗽咽下。
自然,烙在記憶里的“煙事”與我吸不吸煙無關。孩提時代的我只關注吸煙一族袋兜里的煙盒。那時,孩子們之間流行一種叫“打寶”的游戲。所謂的“寶”,就是用煙盒紙折疊成的三角板。一個人把“寶”放在地上,另一個人用“寶”去打,誰把地上的“寶”打得翻轉了一個面,地上的寶就歸誰。你打我的“寶”,我打你的“寶”,打得天昏地暗,丟了書包,直至一方手中的“寶”全部輸光,才肯罷休。每有閑暇,大伙便到街巷,國營旅社墻角、垃圾場,甚至茅廁,尋找搜集新的煙盒紙,以期來日再戰。
那時,孩子們相聚必問,“今天你“打寶”了嗎?贏了恒大還是大前門?”然后,大家相互掏出兜里的“寶”,圍著一圈,得意地數一數,比一比多少,亮一亮新奇的牌子。我有一次沿著鐵路線找尋旅客從車窗上扔下來的空煙盒,從旬陽站一直貓著腰找到廟嶺站,終于在一塊枕木邊找到了一個印有外文字母的“鎮兜之寶”,偶爾有機會在伙伴眼前炫耀一下用英文煙標做的“寶”,迎來驚羨無數。
為了“寶”,小伙伴們窮盡辦法。為此,我還挨過父親的打。有一回,我的“寶”在鄰居家輸了個精光。沒了“寶”,回家翻箱倒柜地找,終于找到幾包父親還沒有拆封的“羊群”,逐一掏出煙支,騰出盒子,折了三四個“寶”做資本。這回大有斬獲,贏“寶”六十多個,暗自竊喜。可不出半天,就被父親發現了端倪,被他用竹篾打腫了屁股,疼得我直求饒。
為“寶”消得人憔悴,讓我歡喜讓我憂。高中畢業,到外省上師范的那年。母親想騰個木箱讓我寄宿時使用。家里唯一一個輕便的小木箱里除了《三國演義》等幾本喜歡的“小人書”,滿滿當當的都是各種牌子的“寶”……
時光荏苒,這些“寶”留在了美好的記憶里。如同上了癮般,常常回味,怦然心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