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十月祖國母親誕辰,上映了以史實為背景的一系列電影,其中《長津湖》尤為突出,抗美援朝一戰極其慘烈,數不盡將士前仆后繼,一展泱泱大國風范。
若問此間誰風流,鄧華將軍多才情。
1910年,鄧華出生于湖南省郴州永寧鄉陂副村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幼年就去上了私塾。
幼年時期的鄧華雖是調皮好動,卻也是聰穎過人,深受教書先生的賞識和喜好,連教書先生都對其父親鄧養源說過,“多華很有天賦,雖然看起來沒讀過什么書,但是背誦起來倒是一字不差。”
鄧華的學習天賦還體現在他經常會溜到家里的書房,去翻尋那些他喜歡看的書籍來讀,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他還會和同伴們一起扮演名著中的人物,一起玩鬧。其中精忠報國的岳飛便是他最愛扮演的英雄角色。
鄧華十五歲的時候跟著家人輾轉來到長沙,先后入岳云中學、南華法政學校讀書,在學校受到新思想的啟發,經常參加一些愛國學生運動。就這樣過了兩年,他加入了與他思想一致的紅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人士。
對于當時歷史環境下普遍知識匱乏的紅軍隊伍里來說,鄧華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一位知識分子。就連當時的毛主席也曾對其言“看來,紅軍中還是有秀才的”。
戰爭年代條件的艱苦以及物資的匱乏,使得一些人“苦中作樂”,喜愛抽煙,鄧華也是如此,尤其是在長征期間。
有一次,鄧華奉命攻打安州公路,戰斗結束后,他照例帶著人搜尋物資。這一搜令他高興壞了,他找到了五箱白金龍煙!嗜煙如命的他看到戰利品不禁眼冒金光。不僅如此,他又發現了其他幾個大品牌的煙。
但是這是屬于戰利品,還是要上交的,鄧華留了個心眼,將其中的大部分香煙上交,自己則留下了一部分,想讓以后慢慢享受。
軍隊到達陜西之后,鄧華參加了一場關于紅軍建設的會議,全部是師以上級別的將領。會議休息期間,大多數將領出去趁著這個空隙抽煙,鄧華剛出去便看到毛主席與聶榮臻在一旁討論著戰略部署問題,他想湊上前去聽聽。
毛主席看到他,卻笑著對他說:“你那白金龍還有沒有啊?”鄧華一聽,主席怎么會知道他還有?仔細一想也不奇怪,他繳獲戰利品私藏香煙的事兒,就是一堵透風的墻!
鄧華心中對口袋里的白金龍不免心疼起來,這煙他平時不舍得抽,既然主席說出口了,自己今天免不了要“打出血”一次!他只能從口袋里摸出了一根遞給了主席。
他一看,旁邊有不少將領笑著看著他,他只能硬著頭皮從口袋里一根一根摸出來分發給在場的其他人。主席看到他這個樣子心中不免覺得好笑,他看著鄧華打趣到:“好你個鄧華,你還真是財不外露啊!”在場的人全都笑起來。
鄧華此時雖然心里為煙作痛,但看到大家此時好像將連日來的陰霾散了去,便同主席打趣道:“這叫細水長流嘛!”大家愜意地抽完了煙,便又將問題轉移到了戰略部署上。
經此一事,主席對鄧華更加印象深刻。1944年,鄧華來到中央黨校學習,這一天,他被告知主席想要見他。鄧華內心更加激動。
兩個“煙友”熟稔地握了手。等到雙方都坐下的時候,主席竟主動給鄧華遞了根煙,鄧華內心欣喜,主席還記得八九年前遞煙的時候。
倆人談了一會兒,主席才知道鄧華也是湖南人,于是讓警衛員準備飯菜,他說道:“我們都是湖南人,要多放點辣椒。”
此事后,倆人更是親切。
鄧華將軍除了愛煙,在私底下十分喜歡唱幾句戲文。遙想當年平津戰役解放一戰獲勝后,四十一軍政委莫文驊從北京來到天津,鄧華叫上其好兄弟蕭華一起為莫文驊設宴接風。
宴席期間喝大了,鄧華將軍一展風采,連續唱了幾曲戲文為宴席助興喝彩,和莫文驊,蕭華三人喝得那叫一個“昏天暗地”,“不醉不歸”,被后人稱為“三華醉天津”。
鄧華將軍多才華,他的唱戲功底可謂是很深厚,文戲武戲皆深通,不少軍中將領紛為稱頌。可真謂是風流才子鄧多華啊!
新中國成立,朝鮮戰爭爆發后,鄧華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東北這塊土地上,時時刻刻為新中國捍衛疆土,而且他清楚地察覺到,朝鮮戰線在美軍的逼近下一直往我國邊境蔓延,這讓他更為注意起來,并時刻為黨中央報告其發現。
過了不久,鄧華就被黨中央召集進京,委以重任,接見他的還是“老熟人”毛澤東毛主席。
毛主席先是夸贊了鄧華對黨中央的貢獻,而后與其談起當時的時局走向,毛主席點起了一根煙,同時也分給了鄧華一支。
就這樣,兩個老煙友會面總是那么親切,一邊抽煙一邊談公事,輕松的會面背后,卻是面臨著朝鮮戰爭的嚴峻局勢。
鄧華向毛主席說明了自己對于朝鮮戰爭的一些見解和解決的方案,也把自己想到的一些作戰方式講給毛主席聽,這讓毛主席大為滿意,這次對鄧華的召見,也算是為其遠征踐行。
就這樣,鄧華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隨著大部隊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其后更是在朝鮮戰爭上展示其才華,為彭德懷元帥出謀劃策,提出了不少高明的作戰方案,為其后彭德懷元帥擊敗美軍,打贏朝鮮戰爭,穩定局勢奠定了基礎。
后來彭德懷元帥回國后,在其養病治療期間,還力薦鄧華出任志愿軍代司令員一職,也是證明了其對鄧華極大的信任。連毛主席也曾嘆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