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去世已經快二十年了。現在每每想起他,就想起他那一長一短兩個煙鍋兒,其實,應該是三個,可是……
他忙的時候用短煙鍋兒,不忙的時候就用長煙鍋兒。長煙鍋兒,坐著的時候抽煙用,走路的時候便當拐杖。可不僅如此,還有其他不少妙用呢。
爺爺咂著他最喜歡的葉子煙,我們姊妹幾個圍坐兩邊。他悠悠地吐完煙圈兒后,就給我們唱著背他小時候讀過的書:“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每個字都拖著一點音,還邊晃著腦袋,我們幾個便與跟他一起晃。等他背完不書也不晃頭了,我們也才跟著停了下來。
當時,我們并不懂背的是什么,但那一次次陪爺爺晃腦袋的時光,覺得特別好玩,比聽老師講課還認真。現在,想起爺爺,首先在腦海就浮現出這個畫面。然后,還有許多,許多……
我們晚飯后,一起在院壩比賽賽跑,目標就是爺爺那一閃一閃煙鍋兒上的火芯,爺爺當著裁判,看誰先跑到終點,他便判定誰贏,啥獎品沒有,就一句“可得喲”(相當于現在的“真棒哦”)。但我們受此榮譽,比吃了糖還開心。
當然,還有一個待遇,就是可以坐在離爺爺近點的位置聽他講故事。
爺爺講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數“七仙女”,“白姨婆”,“巴蛇”,“人肉包子”這幾個。都很精彩的,但有些卻又都十分嚇人。我們幾個聽了,都不敢回屋去睡覺,他看到我們害怕成那樣子,便呵呵直笑。
但是,這時奶奶就是我們最喜歡出場的人啦,她一定會罵爺爺一通,說大晚上的不該給我們講嚇人的故事。爺爺便耷拉著頭不敢說話,最后換著我們哈哈一陣笑。笑完了之后便都忘了害怕的事兒了。
后來才知道,其中“人肉包子”這個故事,是他自己編的。
這是在他年輕時,要把家里的糧食背到城里去換鹽呀什么的回來,然后鄉親們再拿糧食來換,從中賺取一點利潤,而這個職業就叫“背老二”。是當時很多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自愿從事的職業,非常辛苦。但,這卻是養育爸爸們八姊妹的主要經濟來源。
這故事就是他在去城里的途中,在路上一家店里吃包子時,幾個同伴開玩笑說,這包子是人肉做的哦,可不能多吃。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是為了省錢。他們一般都是吃自己帶的干糧,實在饞得不得了,才吃一頓包子,但還不能讓自己多吃……
爺爺帶著他的煙鍋兒給過我們無限的歡樂的同時。那煙鍋兒也是他隨手拿著的鞭子。我們幾姊妹,幾乎都被他的鍋兒敲過。
當我們說一些臟話的時候,有一些不當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幾個孫女兒在穿著方面有不得體的時候,爺爺的煙鍋兒啊,可不敢惹。
后來,我長大后,去外地上學了。爺爺也老了,他還是拿著煙鍋兒抽煙,卻不打人了,也不背書和講故事了。那兩個煙鍋兒也跟著他許多年了,也老了,舊了。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種水煙鍋,中間有水,可以把煙氣過濾。心想這樣對爺爺身體要好些。于是,在暑假時就買了一個給爺爺。他非常喜歡,逢人便說是他孫女兒給他買的。看到爺爺這樣開心,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假期結束后,我又回到了學校,聽說姑父看到了爺爺的水煙鍋兒,也很喜歡,爺爺便轉送給了他。
我就準備下次放假時,再買一個帶回去。
但,還沒有等到我放假,他卻突然就走了。
這,成了我一生的遺憾。之后,每每想起,心里就特別難過。
現在,就算我買一百個水煙鍋,他再也用不到了。
爺爺帶著他的煙鍋兒,陪伴了我們的童年,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歡樂。
而對于我,沒有及時再給他買一個水煙鍋,成了我在后來做任何事,都不敢再拖沓,所上的一堂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