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省天水卷煙廠曾出品“奔馬”牌香煙,20支裝,84mm,烤煙型,焦油量20mg,煙氣煙堿量1.5mg。該煙標上的“奔馬”二字,屬行楷字體,瀟灑自如,美觀大方,氣韻流暢,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該煙標上的“奔馬”圖案,簡潔明快,生動傳神,從一個側面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偉大精神和卓越氣質,精彩絕倫,令人難忘。
關于馬,《新華字典》的解釋是:“一種家畜,頸上有鬃,尾有長毛。供人騎或拉東西等。”人們對馬有這樣的禮贊,“馬乃天之驕子,馳騁于大野,聽命于天庭。馬是自然之中的靈長之物,是離我們最近的神。”
馬政的興衰是考量古代一個國家軍事、經濟、農業、通信、運輸等綜合國力基礎的先決因素。許多王朝都是在馬背上取得天下的。
甘肅優越的氣候條件、水草豐美和幅員遼闊的地理條件、引進良馬和改良馬種的門戶優勢,都使得甘肅的養馬業在古時占盡天時、地利與人和。神駿的“隴馬”,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秦、漢、北魏和大唐的崛起和興盛。
20世紀60年代在甘肅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的國寶級文物、東漢時期的青銅器——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它高34.5厘米,長44.5厘米,重7.15千克。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馬兒如在空中飛馳,一足踏上飛鳥的剎那,飛鳥回首驚顧。細細品鑒,這匹“馬”的口、眼、鼻均張開,鬃毛和尾絲后揚,令人仿若聽見馬兒奔騰的嘶鳴和風嘯聲,靜態的青銅器充滿靈動之感。
銅奔馬主人經考證為前涼第四位統治者張駿,此馬也并非神馬或天馬,而是出行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其身份為從騎,它最可能的位置是在車馬隊伍的右后方,而銅奔馬的原型則為西域馬和蒙古馬雜交之后的改良馬。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來到甘肅省博物館參觀。當看到銅奔馬雕塑時,他連聲感嘆“太好了,太美了,真有氣魄!”
銅奔馬象征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斗、拼搏進取、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
1983年銅奔馬形象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馬身著力點集中于超躡飛鳥的一足之上,既表現了奔馬騰躍于飛鳥之上時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又巧妙地利用飛鳥的軀體以及展開的雙翅,擴大了著地面積,穩定了重心,其造型完全符合現代力學的平衡原理。
天水卷煙廠始建于1970年。多年來曾生產天水、采寶、雙玉蘭、紅花、花果、蜂蜜、薄荷、古柏、麥積山、玉門關、新飛躍、飛將、三葉、鳳壺、奔馬、蘭州等牌號香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