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老人戒煙了嗎?”這大概是很多中年人茶余飯后的共同話題。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勸長輩戒煙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活得更健康一些?可最近看到一個帖子,卻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帖子里說,一個67歲的老人,在子女的堅持下戒了煙,結果沒過多久就出了問題。評論區里頓時炸開了鍋,特別是那些和老人年紀相仿的評論者,說出了很多讓人深思的話。
“六十多的人了,為什么要戒掉自己習慣了的事?”一位老人說。還真別覺得這話是在找借口,想想看,我們年輕人捧著手機刷視頻的習慣都改不了,更何況是老年人幾十年的生活方式?
“如果一個人什么愛好都沒有了,無欲無求了,活著就是行尸走肉了。”另一位老人的話更戳心。確實,對很多老年人來說,一根煙不僅僅是尼古丁,更是他們打發時光、交際聊天的媒介。早上一支煙配著晨光,和老伴聊聊天;樓下棋牌室里來一支,和老朋友說說笑笑;晚上在陽臺上吞云吐霧,望望夕陽,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況味。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評論者提到了“平衡”這個詞。“人的身體健康是多種因素的一個平衡體,”一位網友說,“抽了幾十年的煙,戒煙打破了舊的平衡,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平衡。”這話雖然不是醫學專家說的,但聽著還真有幾分道理。
當然,也有人分享了更實在的建議:“控制一下用量,適量就好。”與其要求老人突然改變幾十年的習慣,不如循序漸進,慢慢減量。畢竟,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就像一棵老樹,貿然移栽,反而容易傷根動本。
說到底,這事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每個老人的習慣不同,照搬別人的經驗未必管用。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對老年人來說,生活質量可能比生命長度更重要。開開心心活著一天才是一天”,這話樸實無華,卻道出了生活的真諦。
所以,與其執著于要不要勸戒煙這個問題,不如想想怎么讓老人活得更舒心一些。也許是陪他們多聊聊天,也許是理解他們的小習慣,也許是在關心之余給他們留點自由空間。
畢竟,孝順不是按我們的標準去改變父母的生活,而是尊重他們的選擇,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這,可能才是真正的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