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昆明卷煙廠濾棒成型車間“小黃車”(AGV小車)濾棒轉運升級完成!”改造團隊成員們的聲聲歡呼,道出了車間多年來的轉運難題得以解決的暢快,也拉開了生產效率提升的新篇章。
在濾棒成型車間,“小黃車”就像不知疲倦的“自動駕駛快遞員”,日夜穿梭于車間之中,肩負著將B區生產的復合濾棒運送到A區進行發射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復合濾棒需求量年增幅均在20%以上,小黃車開始“力不從心”。在生產任務緊張、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增量濾棒的轉運仍需要通過作業長臨時組織生產人員進行人工拉運,這一狀況成為了作業長心中的“愁云”,也成了生產人員畏懼的“難題”。
圖為團隊討論如何提高“小黃車”運力
有人說把“小黃車”的速度提起來不就行了嗎?楊波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迅速否定了這一方案。他深知,每支濾棒重量極輕,一旦提速,濾棒極易在運輸過程中“抖”亂,甚至會導致整盤濾棒倒盤。目前的“小黃車”速度,已是多次探索、改進后的最佳速度。不過,這一思路也為他打開了新的突破口,最終通過兩招實現了全流程的提速增效,堪稱一場運輸效率的“逆襲之戰”。
第一招:“7”變“1”,出庫掃碼提效70%
過去,“小黃車”每次運載7盤濾棒,在B區出庫站臺接受任務前,站臺需要對每盤濾棒逐一進行掃碼驗證,這一過程共需35秒,而每輛“小黃車”更是要在此等待25秒,導致“車”等“任務”的時間浪費現象頻發。
圖為“小黃車”在車間運行
為什么要逐盤進行掃碼?楊波咨詢站臺制造廠家工程師得知,這樣設計的初衷是為了防止濾棒錯牌。然而B區只生產同一品牌細支復合濾棒,根本不可能出現錯牌情況,楊波決定改變站臺逐盤掃碼的設計,消除此處等待浪費。
說干就干,楊波帶領團隊對站臺進行“沉浸式”全面深入研究,列出詳細的改造計劃。通過兩個多月攻關,他們把站臺的機械零件、電腦程序、感應器和掃碼設備等9個關鍵部位都做了升級。把原來需要逐盤掃碼直接簡化升級為7盤才用掃一次,保障站臺與“小黃車”間的“對話”更加流暢,使每次出庫掃碼時間由原來的35秒縮短為10秒,實現了從“車”等“任務”到“任務”等“車”的轉變。
第二招:不停車轉彎,“小黃車”轉彎效率提升59%
“小黃車”在A、B區之間運行,來回共經過20個直角彎道,采用先停車、原地轉彎、再前進的方式完成轉彎,每次轉彎需要8.5秒時間。來回全程轉彎耗時170秒,占“小黃車”每次總運行時長的15%。
直角彎道太多、轉彎耗時太長!對此,楊波和車間信息化小組的同事們通過“頭腦風暴”,重新設計“小黃車”轉彎程序,反復試車驗證,改造調整車輪、剎車等零部件,最終實現不停車弧形轉彎的工作模式,徹底改變“小黃車”轉彎“磨蹭”習慣。改造后小車每次轉彎只需3.5秒,來回全程轉彎耗時70秒,使轉彎效率提升59%。
“兩招打出‘小黃車’新運力:每小時200盤、同比增加三成多,不僅保障了增量濾棒轉運需求、降低了生產班勞動強度,還為未來贏得了一定空間”,楊波略帶自豪地說道。
“為未來贏得了一定空間”,這不僅僅是每小時運轉10盤濾棒的增量空間,更重要的是濾棒成型車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方法和人才成長空間。這場“小黃車”的升級之戰,是昆明卷煙廠在創新發展道路上的生動實踐,也必將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