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逃避高壓打擊,新的涉煙違法行為層出不窮?;ヂ摼W業態的日新月異、物流寄遞渠道的便捷高效,使得“互聯網+物流寄遞”分銷的方式成為非法煙草制品沖擊卷煙市場的主要渠道之一。
由此可見,加強互聯網平臺、寄遞渠道涉煙監管,切斷各類非法卷煙、違規電子煙流通鏈條,對進一步規范煙草市場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對這一領域涉煙違法行為的打擊,必須擺脫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打開眼界,拓寬視野,更加注重前瞻性思考、系統性謀劃和創造性落實。
擴大“朋友圈”應對“非法網”
利用電商、短視頻、直播等平臺違法售煙和虛假宣傳,通過多級代理、逐級放貨的運輸分銷模式躲避監管逐漸成為不法分子的常用伎倆。
無論是涉煙違法分子在國內生產的假煙、境外生產走私入境的假私煙,還是通過倒買倒賣賺取差價、擾亂市場秩序的真品卷煙,大部分都是通過寄遞渠道運送。
互聯網平臺的普及性、物流寄遞的滲透率,要求對這些領域涉煙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必須跳出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應對的關鍵,在于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年來,國家煙草專賣局積極爭取,努力在更高層級部署推動煙草打假打私工作。
特別是,國家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民帶隊分別與外交部、公安部、海關總署、中國海警局、國家郵政局的負責同志會談,研究加強煙草制假走私聯合打擊治理工作,在更高層面上推進聯合打擊“互聯網+物流寄遞”分銷涉煙違法行為取得重大突破。
國家局與國家郵政局聯合印發“加強寄遞渠道涉煙監管座談會議紀要”,強化部署嚴厲打擊寄遞渠道涉煙違法犯罪工作。
打假打私全國“一盤棋”,每一個局部都會影響全局。不管是華東六省一市,還是粵桂深湘瓊,以片區為單位的打假打私聯席會議常態化運行,使得片區內部在信息共享、聯合辦案、聯打聯防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協作,跨區域聯合辦案的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
省際間的片區聯動模式,為打擊“互聯網+物流寄遞”分銷領域的涉煙違法行為起到強大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再將目光聚焦到省域范疇。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全面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推進部門間、地區間、上下間高水平協調聯動,健全聯合執法、行刑銜接、案件查辦、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優化聯合辦案成果認定和考核激勵,匯聚起聯合打擊煙草制假走私強大合力。
這種基于責任與共識的協作,不是臨時的,而是長久的;不是簡單的信息共享,而是深度的配合融合。通過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煙草行業以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應對制假售假的“非法網”。
“雙管齊下”阻斷“市場滲透”
不管是互聯網平臺,還是寄遞渠道,傳統的打擊路徑往往是從末端追溯到上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疲勞作戰”的情況。
因此,在保持“自下而上”溯源打擊的同時,實施“源頭”治理更為必要。
“源頭”治理的目標,即互聯網平臺和寄遞渠道。
依托良好的協作機制,國家局組織召開了互聯網涉煙常態化監管動員部署會,持續開展網絡售煙問題專項整治。
與此同時,國家局相關部門積極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郵政局,對21家互聯網企業和寄遞企業進行現場行政約談,要求平臺建立健全涉煙違法信息自主清理機制。
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互聯網企業相對密集地區的煙草部門,主動聯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約談督促,落實好自主清理機制。
國家局不斷深化與國家郵政局的執法協作,加強對涉煙物流寄遞企業的聯合監管,督促物流寄遞企業嚴格落實寄遞安全“三項制度”,給涉煙物品物流寄遞戴上“緊箍”。
規定和要求是否落實到位,還要看執法的強度、檢查的力度。
安徽省煙草專賣局聯合郵政管理部門搭建了以“1+3+13”為架構的郵政煙草涉煙案件研判指揮中心,聯合設立157個寄遞環節涉煙聯合執法辦公室,實現了對寄遞領域涉煙行為的有效監管。
內蒙古自治區煙草專賣局深化與郵政管理部門的協作,有效解決了寄遞渠道涉煙違法行為檢查權限和執法力量不足等難題。
電子煙行業在興起之初就將寄遞渠道作為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不少電子煙消費者更是已形成網購電子煙的消費習慣。不法分子打著售賣“草本霧化器”的名義,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改頭換面的非法電子煙產品,嚴重損害社會公眾的身心健康。
根據國家局具體意見,市場監管部門將電子煙相關關鍵詞納入網絡禁售商品詞庫并動態更新,還推動相關網絡企業發布針對微信個人賬號發布違禁品售賣行為的治理公告,對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形成了更大約束、更強震懾。
特別是,國家局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禁止網售電子煙的正式通告,并建立相關主管監管部門與平臺企業的線上溝通渠道,支持煙草專賣部門向相關網絡平臺直接發布相關指令、合規提示,減少社會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通過互聯網接觸電子煙的機會。
以“草本霧化”電子煙監管為例。2024年9月,國家局專賣監督管理司組織工作專班指導上海、浙江、北京、深圳等地煙草專賣局,推動11家互聯網平臺全面清理整治“草本霧化”電子煙網絡售賣行為,持續完善自主清理機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通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雙管齊下”,行業聚焦鏟除制假售假的土壤和條件,徹底阻止非法煙草制品通過互聯網平臺和快遞網絡向市場滲透。
“數據研判”實現“點穴打擊”
隨著涉煙違法活動更為隱蔽,打假破網難度日益加大。特別是,傳統執法往往采取“撒網式”檢查,“被動應對”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因此,要實施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監管,必須主動作為,乘“數”而上,以“數據研判”實現“點穴打擊”。
為此,2024年,國家局啟動全網涉煙信息監測平臺建設,并交由深圳市煙草專賣局承建。
按照“全品類覆蓋、全流程可溯、全過程留痕”建設要求,全網涉煙信息監測平臺于2024年8月30日全面建成上線,為全國各級煙草專賣部門提供網絡涉煙數字化監測服務,助力網絡涉煙線索的發現、研判能力不斷提升。
目前,該平臺已實現與國家網絡交易監管平臺的無縫對接,能夠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挖掘案件線索,助力治理電商、社交、短視頻、直播平臺涉煙違法行為,互聯網涉煙信息處置效率明顯提升。安徽宿州“11·16”生產銷售偽劣電子煙特大案件的線索發現與研判,就與該平臺密不可分。
面對平臺注冊用戶量龐大等實際,安徽宿州“11·16”生產銷售偽劣電子煙特大案件辦案人員通過技術重建方式恢復已刪除數據,自主開發聚合查詢系統清洗海量數據,為打擊網絡涉煙違法犯罪提供了成熟可行的技術手段。類似的方式,在山東濰坊“3·11”非法經營假私煙案、甘肅蘭州“10·13”非法經營煙草制品案等案件的查辦過程中同樣存在。
辦案人員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有效的技術手段,推動案件偵辦工作從一條線索入手,最終端掉整個團伙,打擊精度顯著提高、執法效率成倍提升。
除了全網涉煙信息監測平臺,行業還在積極推進全國統一煙草郵政涉煙寄遞監管情報研判中心建設,助力形成以大數據研判為主導的物流寄遞涉煙違法行為打擊治理模式。
該中心建成后,陜西、安徽等地物流寄遞領域涉煙研判平臺的作用將更加凸顯,通過加強寄遞高危預警線索整合分析,可實現從前端攔截到末端打擊的全鏈突破。
依托線索的收集、研判、流轉,行業可進一步加強情報線索統一調度指揮和專項督導。在大型涉煙網絡案件的偵辦中,公安部、國家局可以站位更高層級,以集群戰役的方式實現“多點開花”,真正取得“打擊一個、震懾一片”的效果。
推動專賣監管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也是加強專賣隊伍建設的過程。只有不斷提升專賣隊伍看數、識數、用數的能力,“數字利劍”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不管是機制完善、能力建設,還是技術升級、方法更新,都是在用創新實踐、務實行動向不法分子警示:網絡空間、寄遞渠道不是“法外之地”,任何涉煙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