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網四川頻道報道 “來來來,抽支煙。你們辛苦了哈,莫得你們幫忙,我這8畝煙也不得三天就移栽完哈?!?月4日,在劍閣縣姚家鄉元寶村7組,種煙大戶何國文熱情的向前來幫忙的烤煙種植協會會員們分發香煙以表感激之情。
?
2014年7月,元寶村因種植“劍門關烤煙”,被農業部授予“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成為了劍閣縣首個“一村一品示范村”。
?
從一個煙葉發展后進村轉變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這中間發生的嬗變卻是由一個小小的烤煙協會帶來的。
?
破解困局,成立協會種烤煙
?
該村種植烤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時的11個村組干部種煙20畝,只種不烤,應付任務,沒有半點經濟效益。這樣的“應付煙”一直持續了近10年。
?
為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發展特色產業,促農致富。劍閣縣姚家鄉黨委政府根據該鄉實際情況,結合縣委政府農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以發展劍門關烤煙也主導的農業產業發展方向。面對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的現狀,如何破解難題成為一大難題。
?
2014年3月,該村召開了7個村民小組的“壩壩會”,共商如何發展“生態煙葉”大計,明確了“干部以煙為責、群眾以煙為業”的發展目標,并提出了“建立元寶村烤煙種植協會”的建議和具體操作方案,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
3月28日,姚家鄉元寶村烤煙種植協會正式成立。村民民主選舉出了以黨員干部和種養能手為主體的會長、理事、財務監督員以及專業服務組織。制定了章程,成立了分工明確的理事會、監事會,成立了機耕隊組、技術服務組、烘烤組、分選指導組、信息咨詢組、后勤服務組,制度健全,財務規范,有辦公場所,有財務公示欄,有技術培訓中心,形成了“支部+協會+基地”的運作模式。
?
當年,在協會的指導下全村發展烤煙480畝,產量1675擔,總收入184萬元,全村人均單項增收1100元,種煙戶人均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極大地激發了干部群眾的種煙激情。
?
流轉土地,連片種植生態煙
?
“發展生態煙葉,就要打破過去隨性而為的模式,科學規劃,統一發展?!币亦l元寶村黨支部書記、煙葉生產合作社社長姚仕玉介紹說。
?
過去,該村種煙是零星分布在全村的各個角落,明顯不適應生態煙的種植要求。為實現統一規劃、統一發展的要求,合作社提出了“土地輪作與儲備并舉”的科學發展模式。在村支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協會優中選優,劃定了9個基本煙田保護片區,規劃區面積1100畝,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發展。
?
統一規劃,土地流轉是難題。2014年4月上旬,該村組干部和協會成員一道召開了“土地流轉動員會”,隨后入戶發動,簽約流轉土地110戶600畝。根據田地塊的路程遠近、土壤狀況、交通條件等情況,每年每畝分別補償流轉費150元到300元,共計補償農戶14萬余元,實現了流轉戶和種煙戶的“雙利雙贏”,為連片發展生態煙葉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優質服務,協會助推增效益
?
協會成立后,在村黨支部和煙葉協會的組織下,該村采取“黨員干部帶貧困戶、老戶帶新戶、大戶帶小戶”的方式,敲定了職業煙農52戶,戶戶加入了協會,其中,黨員干部有19戶,老戶20戶,新戶7戶,貧困戶6戶。
?
元寶村烤煙種植協會是煙葉產業發展的“總管家”,根據“嚴格遵守章程,真心服務,使每一位種煙戶滿意”的服務宗旨,會長等5個核心成員實行輪流值周和天天值班制度,具體按照“九統一、三貼心”模式運行。種煙涉及到的各項事務,都由協會出面協調解決和包干辦理,種煙戶只管埋頭種煙多賺錢,使產業的長遠發展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
4社貧困戶唐懷聰是新煙農,2014年他種了7畝煙。由于技術底子差,從煙葉移栽開始,他就沒有省心過。做廂、覆膜、除草、除蟲,各種問題煩的他焦頭爛額,好幾次都想放任不管,懶得種了。在得知他的情況后,該村煙葉協會組織專人給他做技術指導,手把手的教他種煙,并免費給他配送各種防蟲病藥物。幾個月后,他交售煙葉21擔,獲純利潤3.5萬元。數著手里的鈔票,樂的他逢人便講:“協會的人真是好,明年我繼續種?!?br />?
該村支部書記姚仕玉姚家鄉鄉長彭建軍給筆者算了一筆賬:2015年因為政策“雙控”因素和收購價格上調,全村種煙450畝,可望產煙1600擔,收入將首次突破200萬元,烤煙一項可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292元。
?
“烤煙的發展,帶動全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元寶村也將有望成為全縣第一批小康村。”姚家鄉鄉長彭建軍信心滿滿的說。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