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4月20日,谷雨,云南省通海縣楊廣鎮落鳳村何家凹卻不僅無雨,天空更是干凈得連一絲云絮也沒有,太陽赤裸裸地懸在碧藍的天空空中,無情地炙烤著大地,仿佛要把地上的一切都點燃燒盡。氣溫已升至入春以來最高溫28℃,在這個季節,在這個常年四季如春的山間小凹從來不曾有過。
何家凹象一口深底大鍋,四面環山,鍋底百十平方米,幾塊翻犁過的山地由平漸陡,貼在鍋底和鍋面上,地里的土垡被烈日烤得焦疏,人踩在上面立刻松散開來,并冒起一陣黃煙。四圍山上原本草木蔥郁,如今已是草枯葉落,一片凋零寂寥,只有一棵枝葉稀疏的桃樹,孤獨地守在溝底,仿佛要與這燎人的天氣斗爭到底。
蔡興斌最近每天來到那棵桃樹下,愁眉不展地盯著自家那四畝半山地一看就是半天。地已經理好墑,打好塘,原本準備栽煙,可老天就是不下雨,雖然旁邊的小水窖已存滿了水,但也只夠栽一畝多煙,而且煙一旦栽下,如果天不下雨,苗照樣被曬死。眼看節令催人,這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續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昨天,突然接到楊廣煙站站長的電話,說縣煙草公司要來人幫他家栽煙,還說要用一種栽后20天都不用澆水的新技術,蔡興斌甭提多高興了,趕緊去找村里拉水賣的張波,出400塊錢買了一車水,說好第二天一早直接送到他家地里頭。
今早天剛蒙蒙亮,蔡興斌和妻子就開著拖拉機,拉著煙苗、鋤頭、化肥、地膜等一大堆工具物資,早早來到何家凹,兩人把車子停在山頭上,將車里的東西一件一件搬到自家地頭,還未搬完,張波拉水的水罐車到了,蔡興斌和張波一起正把兩根百余米長的皮管子接到水箱的閘閥上,又使勁把它們往山下拽,山頂上突然出現六七個人,蔡興斌一眼就認出來人是楊廣煙站的職工,其中那穿藍綠橫條襯衫的,正是昨天給他打電話的站長李家逵,每年栽煙交煙,蔡興斌和煙站的職工已經熟悉得像老朋友了。這些人一到山下,一邊與蔡興斌夫妻倆打招呼說笑,一邊就動手干起活來。
這時,山上轟隆隆開進來六七輛車,從車上跳下一群人,大約二三十個,個個頭戴草帽,浩浩蕩蕩向山下走來,后面一些年輕人,肩上還扛著一只裝滿水的大塑料桶。
“這是縣煙草公司的尹經理,這是張副經理、杞副經理”,簡單的介紹,熱情的握手后,尹經理招呼大家集中起來聽技術講解。
只見那位姓杞的副經理來到一個煙塘邊,一手從育苗盤里拔起一株煙苗,一手拿著一根木棍,讓人往煙塘里灌滿水,待水落到一半多時,用木棍在煙塘中間戳了一個洞,小心翼翼地把煙苗放在洞中,水慢慢落干,煙苗根莖隨即被泥土包圍起來,杞副經理從桶里抓來一把肥料,繞著煙苗灑了一圈,又從地上抓了幾把干土蓋在上面。杞副經理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道:“這項技術叫膜下小苗抗旱移栽技術,栽后15-20天不用澆水,關鍵是要先澆透塘水,水未完全落干時栽煙,煙苗要比常規栽法小,栽后要噴藥防蟲、膜要蓋黑膜……”
隨后,尹經理對大伙進行了分工,女同志發苗、施肥,男同志栽煙、澆水,年輕人繼續到車上搬水,蔡興斌夫婦和留下來幫忙的張波負責蓋膜,大伙分頭行動,澆水、栽煙、施肥、覆土、噴藥、蓋膜,形成一條田間作業流水線,沉寂的何家凹瞬間變得熱鬧、忙綠起來,隨著人群移栽,一排排烏黑發亮煙墑出現在他們身后。時近中午,太陽越發毒辣,眼瞅著這些人一個個被曬得臉頰發紅,衣服褲子全濕透了還在堅持,蔡興斌心里涌起陣陣感動。當聽說有三四個人是抱病前來,尤其是當看到其中一個女同志因頭天打針過敏,被救護車連夜送到玉溪治療,今早又趕來幫忙栽煙,現在被太陽一曬,全身更是紅腫得像發紫的饅頭時,蔡興斌心里除了感動,更對這些人升起了一種無以言說的敬意。午后1點多鐘,四畝半煙地終于栽完,這些人謝絕了蔡興斌夫婦留他們吃午飯的好意,揮手乘車離去。
此后幾天,蔡興斌依然一天一趟來到何家凹,卻不再到在桃樹下發呆,而是貓著腰在地里來回走動,一塘一塘地查看煙苗,看到哪棵煙苗長得快要頂到薄膜了,便用指頭在膜上面戳一個小孔,再把煙苗小心翼翼地從中掏出來。十多天后,煙苗一株株全鉆出膜孔,探著綠瑩瑩的小腦袋四處張望,望著這片被逐漸長大的煙苗染綠的山坡,蔡興斌突然意識到,何家凹真正的春天來臨了。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