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露窩羅節盛況
“云南省煙草專賣局等企業集團專門針對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進行幫扶,從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實施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民族人口聚居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12月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云南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委書記阮成發“點名”多家企業集團在云南脫貧攻堅戰中貢獻了重要力量。而在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對口幫扶梁河縣,有個“窮山溝”,已變“畫中村”。
村“兩委”召開會議研究村內發展事宜
組織引領 筑牢民族團結“主心骨”
“黨的光輝照阿昌,阿昌人民心向黨……”每當夜幕降臨,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關璋村百姓大舞臺前,都有村民聚在一起唱阿昌山歌,用歌聲述說豐年、談家長里短、憧憬美好生活,其樂融融,一片和諧。
近年來,關璋村乘著整鄉推進、整族幫扶的東風,始終堅持“黨建+”理念,通過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抓實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各項工作,全村呈現“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2015年,關璋村贏來“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這個百年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實施之初卻因為人心渙散導致推進困難重重、四處碰壁。
村黨總支以建強隊伍、理順制度、創新活動、強化保障為切入口,在選優配強村組“領頭雁”的基礎上,常態化開展黨員帶頭推進項目、帶頭整治環境衛生、帶頭發展產業、帶頭傳承民族文化“四帶頭”活動,通過“黨員干給群眾看、黨員帶著群眾干、黨員給群眾做示范”,全村涌現出一批村民思想“領路人”,致富“帶頭人”,村風“建設人”,維穩“和諧人”,村務“落實人”,徹底解決了黨組織組織力弱、凝聚力差、群眾中威望不足等問題,黨組織真正成為了筑牢民族團結進步根基的“主心骨”。
2016年初,關璋新村在啟動建設前,由于地勢太高,人畜飲水成了最大的難題,這不僅打擊了村民報名搬遷的積極性、更難倒了施工方。
關鍵時候,關璋村黨總支站了出來,及時組建了由駐村工作隊員、村干部、黨員為主要成員的“尋水小分隊”,帶上干糧、扛起鋤頭就往地勢更高的地方去尋找新水源。他們一個洼子又一個洼子地翻,連續作戰三天,終于在距離關璋村16公里處找到了一處較為合適的水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經過多輪溝通協商,終于定下了引水方案。引水成功后,民居、公建如期開工,多年來因缺水而被冠上的“干璋村”帽子被一并摘了,全村上下的心也更齊了。
阿昌文化“召集人”
黨員帶頭爭做民族團結“代言人”
在日常工作中,關璋村堅持將黨的民族政策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的必學內容,并通過召開群眾會、“三講三評”、開展“感恩思進”等活動為契機,大力宣傳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重要內容和基本知識。同時,村黨總支更注重發揮村內黨員作用,通過傳承和發揚民族特色文化,不斷提升民族團結的內涵和感召力。
“這套服裝我給它起名為‘盛世之花’。我們把各民族的標志性元素和諧統一地搭配在一起,就像各民族兄弟始終和睦相處、和衷共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在阿昌織錦館,村內“雙帶”黨員尹春煥正在向游客介紹織錦產品。
2018年,阿昌青年尹春煥來到了關璋新村,她把保護傳承阿昌文化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結合在一起,成立了梁河縣娥昌民族服飾有限公司,主打阿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昌織錦及其衍生產品的開發,通過“非遺+旅游”模式,用民族服飾、手工藝品、民宿體驗、美食品鑒和蹬窩羅表演等方式,把阿昌文化展示于世人眼前,可以說是小有成就。
織錦生產線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黨恩。尹春煥一直用自己最質樸的方式來回饋組織、回饋社會。“現在黨的民族政策那么好,只要大家團結向上、不好吃懶做,日子就過起來了。一定要有信心、有勇氣、有行動!”她經常教育鼓勵雇到農家樂、織錦館、民宿上班的群眾,身體力行宣傳民族團結的思想。
為帶動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她積極向上申請項目扶持引進一體化的高科快速生產線,以解決群眾就近就業問題,帶動全村經濟發展。2019年,尹春煥的娥昌公司帶動160戶365名群眾增收致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220人,助力鞏固脫貧成效。
帶頭整治環境衛生
群眾參與共譜民族團結“和諧曲”
“民族團結”不能只是一句口號。關璋村黨總支堅持在“融入”上下功夫,不斷豐富活動載體,以發放一本宣傳冊,致一封公開信、播放一部微電影、簽訂一份承諾書、評選一批先進典型的“五個一”活動為重點,將民族團結進步的思想融入到群眾生產生活和基層治理中。
通過村“兩委”帶頭,群眾積極參與,定期開展“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民族團結星級家庭示范戶”等評比活動,大力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良好氛圍。
四個黨支部還先后帶頭組建阿昌族民族歌舞表演隊、阿昌舞獅隊、阿昌山歌隊,借勢阿昌風情體驗式旅游的“一池春水”,讓貧困群眾“錢袋子”鼓起來,教育引導更多人移風易俗、團結和諧、共同進步。
“現在的關璋村,群眾的思想也發生了較大轉變,吵鬧、酗酒的人少了,大家參與基層綜合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清掃房前屋后、打掃豬圈雞籠,晚飯后走路健身的多了、聚在一起‘嗦嗦咪唻’唱山歌、蹬窩羅的也多了,群眾整體精神面貌越來越好。”村黨總支書記曹先剛說。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昔日的“窮山溝”來了一次“華麗轉身”,變成了“畫中村”。關璋村群眾走上了一條幸福路,一個集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于一體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逐漸形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