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大家使勁么,吆喝,再使把勁啊,呀嗨!呀嗨!”一陣陣整齊劃一的吆喝聲,把視線帶入一片繁忙的技改場景:幾十名工人正在搬運著新松散回潮機,外協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有序的組裝設備,這一切連同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切割聲、打磨聲構成了制絲線“沖刺局部技改工作任務”的動人的樂章。
在車間房門口處,正在搬運梗絲滾筒加料機,走在前邊憨著腰,使盡全力拽著“液壓車”,艱難前行的正是制絲線主任劉平安。
劉平安心里清楚,此次設備的局部技改由于受空間的限制,大型起吊設備不能到現場,大型設備如何起吊組裝,如何保障質量、安全、進度等一系列的問題纏繞著他,為做好技改前期各項準備工作,他無數個日日夜夜吃不好飯,睡不著好覺,實地測量、勘察,制定出了詳盡的可操作的制絲線局部技改方案。為凝聚共識,提振士氣他多次召開局部技改工作會,并在局部技改動員大會上這樣告誡大家“在這個艱難時刻,是黨組織考驗我們的時刻、是年輕人增長知識的時刻、也是磨練人,最鍛煉人的時刻,黨員要走在前頭,年輕人要跟上,務必牢記安全,要敢于挑戰困難,橫下一條心,勁往一處使,又好又快地、出色的完成本次局部技改工作,讓廠黨委、廠部放心”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走出動員大會現場,跨進施工現場,劉平安換上平底布鞋,挽起褲腿,戴好安全帽,混入搬運人群中,與其說是現場副總指揮還不如說是搬運隊的“頭”更貼切,同大伙一道,從早上八點開始,連續奮戰,全天搬運,全身汗透,疲憊不堪,直到晚上八點才結束,錯過員工餐和廠車的時間,他當即從口袋里摸出一些錢,交給一個工友,安排大伙的就餐和乘車,自己顧不上休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又回到車間辦公室,安排夜班相關事宜。大伙看到搖擺的身影愣住了,心里明白:主任家并不寬裕,孩子剛大學畢業,正在找工作,還有年邁的老父親,身體不好,經常住院,這錢是沉甸甸的。這一天劉平安共參與搬運1臺冷絲機、1臺切絲機,3臺HT、3臺皮帶輸送機。
活躍是緊張工作的調味品,設備員陳小波成為了職工心中最溫暖的形象。他一個人查缺補漏、整理資料,按班準時地把每一臺設備資料、每一臺電氣資料、一張張施工圖紙準確無誤地歸檔保存;他全天參與設備技改各項議程,他不喊累不叫苦,戰勝一個又一個困暖,全身心的投入設備技改工作中……;沒人能替他分擔工作的艱辛,他一肩挑、一人扛,當萬家燈火的時候,陳小波只能一個人在車間辦公室、或自己家的電腦上做方案,只有寂寞與他相伴,長時間沒休息好陳小波的臉色黝黑,眼窩深陷,人看上去年齡比實際大多了;更沒人比他樂觀,他苦中作樂,以苦為樂,他和工友們經常在一起侃,活躍氣氛……上班時不時為工友沏茶,小小的一杯茶,傳達同事間的無限關心,而喝下的是茶水,涌出的是感動。陳小波說:整日的忙碌調快了我的生活節奏,鍛煉了我處理問題的能力,磨平了我桀驁不馴的棱角,培養了我困局中尋覓捷徑的能力,搞好本職工作是我的責任,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給黨組織丟臉”。
是啊,不能給黨組織丟臉,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張哲在技改期間,父親病故,他忍著失去親人的悲痛,在沒處理完喪事的情況下緊急返回技改工作崗位。一位工友說“我流淚了,想想生活中的一切,深有感觸,張哲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他把很多人眼里認為最普普通通的工作,當做生命中最珍貴的事情來做,可以說是全力以赴,他的心靈比任何人都脆弱,但他的自制力比任何人都強,他把失去親人的悲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
馬建明接到本次技改任務的時候,正逢愛人患病剛剛出院,他將愛人下一步復查的事委托給親戚,他負責設備搬運工作,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為搞好設備搬運組裝工作,車間里里外外不停的跑,一天下來汗水盡透了全身,涼颼颼的,腳和腿都腫了,嗓子啞了,走起路來腳和腿都僵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但他沒有退卻,而是鼓勵自己和同事。從他的眼神里露出的堅毅,深深打動每一個人,由衷感到身為一名修理工的價值所在。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大家看到的是制絲線局部技改一線人員的辛苦,又誰知道我們周圍人員的勞累和付出呢?他(她)們的默默奉獻,是支撐我們工作的強有力保證,“真心英雄”不是我們,而是他(她)們。
“真心英雄”我們一路奮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