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款老式打火機。
?
流行于上世紀80年代的國產煤油打火機。
?
各色老式打火機。
“嗒”一下,小小的火苗便在指掌間躍起,這就是你最熟悉不過的打火機。別小看它,打火機也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見證:在煤球爐、柴火灶還“大行其道”的30多年前,火柴仍是日常取火的“主角”,而一只不易受潮、取用方便的煤油打火機,絕對是尋常百姓家里的“掌中寶”。11月18日,在樟木頭博物館,這些老式打火機恬靜如初,細訴一段往事。
“看到它們,心里很有感觸,在我年輕的時候,打火機可是稀罕物,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這是好事情啊!”昨日,在老式打火機展覽上,年過七旬的市民謝先生如是說。
這批展出的打火機最老的有80多年歷史,大多為黃銅、錫或白鐵外殼,做工精細,盡管經歷了數十年,卻少有銹蝕之痕。50多個打火機里,大多為外國的款式,如今已成絕版。
展覽中,一只銀色鐵殼打火機最能勾起參觀者的回憶,這個打火機曾流行于上世紀80年代,其設計和工藝完全國產,在樸實中透著精巧。記者看到,它的打火裝置仍保存完好,擦動火輪時,仍能打出火花。“只要添加煤油就能使用,它已經快30歲了,誰說國貨就差了?”工作人員笑說道。
打火機的年代秀
上世紀70年代:打火機曾是“潮品”
“當年,有兩樣隨身物品可以‘炫’,一是別在胸前口袋的鋼筆,二是揣在衣兜里的打火機。”年過七旬的謝先生說,在上世紀70年代,一個煤油打火機是“扮嘢”佳品,“一個水煙筒,一盒火柴,一伙聊天的哥們輪著抽,傳到我的時候,我掏出個打火機,‘嗒’一聲打開蓋,‘嚓’一聲點上火,忽然周圍都安靜下來,那真叫時髦!”
上世紀80年代:打火機“兼職”作“幫廚工具”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打火機已在百姓家里漸漸普及,并一時充當了“幫廚工具”,對此李女士印象尤深,“那時候家里燒的是煤球爐,要在戶外生火,可是通風的地方用火柴很不方便,風一吹就滅,這時候打火機就派上用場啦”(煤油打火機有防風罩)。直至后來煤氣灶取代了煤球爐,打火機才卸下“幫廚”的“兼職”。
上世紀90年代:打火機成為“一次性”用品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打火機已取代火柴成為日常取火的“主角”,價格低廉的簡易氣體打火機大量出現,讓這件曾經的“潮品”成為“一次性”用品。“后來,大家都改用又輕又小的氣體打火機了,便宜啊,用完就丟,一點都不心疼。”謝先生說,從一件小小的打火機,足以看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21世紀:光能打火機有望成新一代“潮品”
不使用燃料,只用光能點火的打火機,未來有望引領潮流。其實,這種打火機是一面用特殊合金制成的“凹面鏡”,比手巴掌略小,在陽光直射下,合金鏡的焦點迅速升溫,可點燃物體。美中不足的是:在室內或陰天時,你最好別犯煙癮。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