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品種較多,有松貝、青貝、爐貝三種
以干燥鱗莖入藥
性味苦、甘、涼,入肺經
主要產于四川、甘肅、云南、青海、西藏等地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以粒小均勻、色潔白、粉性足者為佳,四川松潘、阿壩州等地所產為上品。
川貝具有止咳化痰、清熱潤肺的功效,在民間有“止咳化痰圣藥”之稱。川貝的藥用價值在中國傳統中醫書籍中多有記載。《神農本草經》將川貝列為中品。《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川貝味甘而補,內傷久咳以川貝為宜。”
相傳,唐代魏征的母親患咳喘多年,四處求醫,效果甚微。唐太宗得知后,派御醫前往。御醫以川貝等入藥,開一處方。可老夫人因藥太苦不肯服用。第二天,老夫人說想吃梨。因其牙齒多已脫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后就不吃了。魏征遂將梨片煎成水加了糖,老夫人很喜歡喝。魏征見狀,便在煎煮梨汁時將一碗藥汁倒了進去一起煎煮,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因熬的時間過長,汁水變成了糖塊。魏征請母親品嘗,沒想到這糖塊入口即化,又香又甜,老夫人很喜歡吃。就這樣,吃了近半個月,老夫人的咳喘竟然治好了。消息傳開,醫生也用這一妙方為患者治療,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咳嗽有寒咳、熱咳、虛咳、實咳之分,可見,咳嗽也不是一味川貝所能包治的,辨證施治才能有良效。川貝具有鎮咳、祛痰的功效,主要適用于燥熱引起的咳嗽,表現為口干、痰少黏稠、色黃、咽痛,或伴有發熱、頭痛等癥狀。若是寒性咳嗽,服用川貝就如同雪上加霜,很不適宜。如果口淡不渴、咽癢,以晚間咳嗽為主,痰稀白者,也忌用川貝。
上世紀80年代,四川卷煙廠曾出品“川貝”煙標,該煙標灰白色相間,有多個灰色圓點,圖案設計較為簡單。上世紀70年代,重慶巫山卷煙廠也曾出品“川貝”煙標,主副版圖案中均有川貝圖案,十分美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