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本公司建設在山東濟南府普利門內,業經呈請工商部都督實業司批準立案,額定基本金貳拾萬圓,以首先交到之拾萬圓為優先股,其余拾萬圓為普通股,每股銀元一百元,紅利收單,時年終報告發表給……”濟南火花協會會長張銳家中收藏有一張1914年的股票復印件。這張股票的發行者是山東第一家火柴企業——濟南振業火柴公司。
1911年,在“實業救國、振興中華”的感召下,叢良弼毅然從日本回國,出面集資興辦民族火柴工業。1913年7月,濟南振業火柴公司正式開業。公司初期產品為黃磷火柴,后改為硫化磷火柴,主要生產“三光”“友誼”(圖①)“山獅”和“推磨”幾個品牌。其中,“三光”火柴質量最佳,聞名山東。濟南振業火柴公司創辦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919年五四運動,日本火柴受到抵制,國內民族火柴工業得到迅速發展,振業火柴公司也興旺起來,遂帶動了山東火柴工業在上世紀初的發展。
山東根據地火柴廠
1939年2月,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自己動手”的口號,號召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自救運動。1942年年底,中國共產黨更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如火如荼的大生產運動由此展開。
上世紀40年代,山東地區廣大軍民響應號召,創辦了幾家火柴廠,在山東火柴工業史上寫下了獨特篇章。
1944年,膠東地區的抗戰武裝繳獲了日寇的一臺廢舊排梗機,有人便萌生了開辦火柴廠的念頭,并請到一位曾在火柴廠工作的工人幫忙。該工人憑借記憶,用廢鐵皮、地瓜皮等材料做出了生產火柴的一個機器模型。很快,生產火柴的機器被制造出來。隨后,膠東龍華火柴公司在掖縣(今萊州)成立,其生產的火柴不僅能滿足機關和部隊需求,還能供應當地老百姓使用。1946年,龍華火柴公司收購了平度縣的私營濟東火柴廠,參與生產的人員也發展到300人,日產火柴240件。龍華火柴公司出品的“燈塔”火花,主版畫面為浩瀚的大海上屹立著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波濤中幾名船員正揚帆前行,副版上“燈塔牌”三個字周圍環繞著10多顆五星,寓意中國共產黨猶如茫茫海上那高聳的燈塔,必將帶領中國人民驅逐日寇、復我山河。
1945年,濱海軍區接管了日偽在莒縣創辦的大華火柴廠,開始生產“進步”和“豐收”牌火柴,其中“進步”火花主版上有一個人站在半個地球上,手舉紅旗,紅旗上寫著“提倡國貨,挽回利權”字樣。1947年,大華火柴廠收購日照私營國際火柴公司,到1948年7月,大華火柴廠已擁有排梗機9臺,職工260人。
1946年9月,冀魯豫軍區將濟寧振業火柴公司與菏澤一家私營火柴公司合并,組建振?;鸩駨S,公司擁有技術工人30多人,日產8到10箱硫化磷火柴,仍然使用振業公司的“三光”火柴商標。
濟南火柴廠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時,山東共有53家火柴廠,其中私營49家,國營4家。在政府的幫助下,全省火柴工業迅速恢復,產量由1949年的130多萬件猛增到1950年的720多萬件。
1953年,全國開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經過公私合營和調整合并,全省53家火柴廠變成了濟南、青島、濟寧、益都、菏澤和威海6家火柴廠。
6家火柴廠中以濟南火柴廠的規模最大。1955年12月,濟南市將振業、魯西、裕華、益華、華成等幾家火柴廠合并,組成公私合營振業火柴廠。1958年5月,地方國營濟南火柴廠與公私合營振業火柴廠合并,組建國營濟南火柴廠。
張銳曾是濟南火柴廠工人。他介紹,合并后的濟南火柴廠擁有職工2580多人,生產的“濟南”牌火柴(圖②)在全國有名。
1965年,濟南火柴廠開始出口火柴,“蝴蝶”“雙喜”牌安全火柴選用優質椴木、楊木制梗、制盒,梗枝光潔,并經特殊處理,燃燒后藥頭不脫落,安全性能高,遠銷贊比亞、也門、智利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1982年,濟南火柴廠建成我國第一條火柴生產流水線,整套設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全國火柴行業生產設備和技術改造的樣板。
1985年,濟南火柴廠有職工約2500人,全年生產火柴120多萬件,其中出口28萬件,產量、產值和利稅三項指標均居全國同行業首位,被譽為中國火柴工業的“冠軍廠”,全國火柴行業出現了“全國看華東,華東看山東,山東看濟南”的格局。
“打火機和電子打火設備的興起沖擊了火柴市場,火柴行業在短時間里便陷入了低谷。”說起火柴行業迅速由盛轉衰,張銳感到非常可惜。
1993年5月,濟南火柴廠全面停產,1994年1月,濟南火柴廠被兼并,后組建為濟南火柴公司,此后濟南火柴公司遷往商河,最終于1998年徹底停業。緊接著,青島、菏澤、濟寧、益都火柴廠也都陷入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