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我是四川涼山一個地地道道的彝族煙農,種煙已經五年了。回想起這些年來的日子,我十分慶幸選擇了種煙這條路,因為這條路不僅讓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還讓我活出了尊嚴。
早些年,我在外地打工,被騙后不想回家,于是流落成都,成了拾荒者。在拾垃圾的日子里,我喜歡動腦筋,帶著幾個伙伴進行垃圾分類,這樣我們賣垃圾總能比其他同行賺得多。可這“賺得多”是相對而言的,拾垃圾賺的錢勉強夠我養活自己,而且我經常在拾垃圾時看別人的白眼,日子過得十分不易。
2010年,在外受夠了苦日子的我決定回村務農。看村里有人靠種煙賺了錢,我也打算試試。由于急于發家致富,我一口氣承包了135畝地種煙。結果,由于攤子鋪得過大,自己對烤煙種植技術的要求不夠重視,加上突發自然災害,我忙活了一年沒賺到多少錢,很是灰心喪氣。
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喜德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魯基煙點點長張正祥鼓勵我再種一年試試,并且答應跟我結成幫扶對子,指導我種煙。
明白了“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后,2011年我種了60畝煙,并狠下心學習種煙技術,從煙葉移栽到大田管理,從烘烤到分級,我一個一個環節地鉆研,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張點長請教,他也經常到田里來對我加強指導。此外,為了長見識,我還多次到會理、冕寧等涼山老煙區取經,拜訪當地的種煙能手,虛心向他們討教種煙技術。
經過一番討教和學習,我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種煙跟養孩子差不多,哪里缺“營養”,就對口增加“營養”;哪里“欠火”,就給哪里“加加溫”。當年,我種煙純收入8.3萬元。跟以前拾垃圾朝不保夕的生活相比,我自己都覺得這是個“傳奇”。
2012年,摸著種煙門道后,我認定種煙是發家致富的好路子,繼續種了70畝煙,純收入8.8萬元,還被評為喜德縣烤煙種植先進農戶。這一年,我蓋了新房,還娶了媳婦。2014年,雖然受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的氣候影響,煙葉長勢不如往年,但因為我在技術上更加熟練,加上煙草公司的補貼政策,種煙收入基本穩定。
種煙除了讓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外,也給我帶來了新的人生機遇。2013年1月,喜德縣成立了富民煙農專業合作社,因為我種煙技術比較好,大家一致推舉我擔任理事長。我在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擔任理事長不僅要懂生產技術,還要學會管理經營,算好收支賬,做好方方面面的協調工作,這樣才能帶領社員種煙致富。
在我看來,合作社不能僅靠煙草公司輸血,更需要自我造血贏利,沒有利潤就站不住腳,也不會長久。今年,我們合作社打算利用好育苗工場、烤房等基礎設施,在閑置期間開展蔬菜、木耳、香菇種植和雞、豬、黑山羊等禽畜養殖。我相信,只要我們踏實肯干、勤快靈活,合作社的路子就一定能夠越走越寬!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