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要過年了。對于過年,早已沒有了孩童時代的激動與向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我們逐漸把過年當作釋放內心壓力的旅行,用親情融化那冬日里的冰雪,舒緩自己內心的情緒,抬起頭來,繼續前行。所以,再遠的距離,再困難的環境,也阻擋不住游子回家的旅程,因為他們知道,家里有人等著,朋友們也在家等著,等著一切聚會和娛樂的開始。
小時候,就盼著過年,那時思想很單一,一是可以解解饞,二是可以纏著父母買件新衣服,三是可以給長輩拜年掙點壓歲錢。那時冬天很冷,即使是漫天飛雪,也阻擋不了我們去拜年的路,其實當時長輩們雖然只給一分錢,也很珍惜,捧著滿滿的“散銀” 伴隨著歡聲笑語,忙著到商店內與小朋友們一起消費,真是其樂融融,快哉、樂哉!
隨著時間的流失,轉眼間,我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了,但是由于父母都在老家,所以每年春節我們兄弟三人都要回家過節。我的父母親在老家德高望重,所以每到大年初一,來我們家拜年的人特別多,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村西頭我本家大哥,比我父母的年齡還要大十幾歲,但是他每年春節幾乎都是第一個來給我奶奶和父母拜年,還要屈膝磕頭,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表達晚輩對長輩的尊重。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單獨給大哥上一包“大貢品”紅杉樹香煙,陪他說說話,聊聊天。然后就急急忙忙的帶著兒子一起去串門拜年,與兒時的伙伴們聚在一起,相互點上一支煙,伴隨著飛舞的煙霧圈,談國際國內大事,聊家鄉的變化,說各自的生活、工作狀況等。當然,在拜年的路上也會遇到像我們當年一樣拜年的小朋友們,但是他們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可能是兒童之間的敏感,他們卻對我兒子高度關注,主動送上糖果,表現出主人的高姿態,十分友好,當然兒子也不失禮節的連忙道謝。
經歷這么多年的拜年,我深深的認識到拜年的真正內涵,再也不是為了那一點“壓歲錢”而忙于走家串戶。每到大年初一,舉國上下拜年以蔚然成風,領導給百姓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朋友之間也是相互拜年,相互祝福。我認為拜年其實就是一種尊重,是領導對群眾的尊重,是晚輩對長輩的尊重,是年幼對長者的尊重;拜年就是一種孝道,是晚輩感恩長輩的一種形式,是子女一年來彌補親情的最佳機會;拜年就是一種聯誼,通過拜年的形式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拜年就是一種年文化,是大人們通過拜年的形式,讓子女效仿,做到不忘本,懂得親情、友情,懂得感恩,并把這種民俗文化長期的延續下去。隨著社會的進步,拜年的年文化形式也越來越多,例如現在比較盛行的短信拜年、視頻聊天拜年、電子郵件拜年等,已經成為新的年文化,讓哪些遠在外地不能回家團聚的游子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及時報個平安,送上新年的祝福。
今年春節,我們還是回老家陪著父母過年,仍然會帶著兒子去拜年,讓其感受那濃濃的家鄉年味,滿滿的親情。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