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前段時間,央視新聞對公安部指揮摧毀以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為平臺,有“維權”律師挑事、推手策劃組織、“訪民”圍觀相互勾連的涉嫌重大犯罪團伙案件進行報道。
經多地公安機關聯合縝密偵查,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打著“維權”、“公益”的旗號,按照其設計的固定模式和流程進行炒作,把普通事件炒作成熱點事件,把敏感事件炒作成政治事件,讓不明真相的群眾和網民跟進,煽動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以“匡扶正義”自居,行嚴重擾亂社會司法秩序之實。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該所只受理兩類案件:一類是可以帶來高額代理費的案件,另一類是具有廣泛影響的敏感案件。以獲得高代理費對敏感案件提供財力經費支持,利用敏感案件擴大其自身的影響力和名氣,爭取到更多其他高代理費案件的機會,這兩者互為因果,最終還是為了追求不正當利益。
據調查前不久的黑龍江慶安、山東濰坊等熱點事件的背后都有“鋒銳所”的身影,有組織的進行違法行徑,擦法律邊緣球是其代理案件的特點。其宣稱用法律框架內的方法很難打贏的一些官司,就要用法律之外的手段打贏。
經過他們的誤導,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因為對法律認知的薄弱,甚至是從眾心理,誤以為法不責眾,可以用圍觀等方式引起其當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解決自身的訴求。
2015年是迎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當下,我國已進入深化經濟社會改革的關鍵時期。怎樣推進法制改革,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已成為重中之重,而這個龐大系統工程的建設與推進,需要每一個人參與其中。怎樣可以在充分尊重法治權威、維護法治秩序、恪守法律規范前提下,享受法治社會帶來權利,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既不能因為對法律知識的缺乏,就盲目的“想當然”,以推理代替法理。更不能依仗對法律有些許的了解,便借助法律充當其違法犯罪的工具,利用個別民眾對法律的錯誤認識,誘導其不自覺的為違法犯罪活動提供協助。
這也要求不僅是個人,而且包含各個行業都應從“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案件中認真汲取教訓,加強內部管理,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切實抓好法律法規與行業生產經營的貫徹落實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在依法依規的規劃下有序開展。同時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積極溝通協調,堅決杜絕違法違規行為發生,不斷提升行業的良好形象。
可以想見把普法效果轉化成全民遵法守法的內在自覺,全民對法律抱有堅定信仰,那么法律的力量就會變得無比強大。”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