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季節更迭,轉眼間已是歲末。走進云南大理,蒼山腳下,白墻飛檐青瓦;洱海之濱,小橋流水人家。村頭那棵老樹下,一群勤勞的耕種者,正訴說著自己與一片葉子的故事……
今年46歲的楊汝仙,是巍山縣廟街鎮新華村的煙農。2022年,通過土地流轉,她將自家的烤煙種植面積擴大到31畝。對于這一季的收成,她很滿意:“這一季,我家的種煙收入有十七八萬。我會繼續種烤煙,一直種到種不動的那天為止。”
大理市灣橋鎮灣橋村煙農黑祖房,是一位有著多重身份的“新農人”,他既是煙農又是煙輔員,同時還是當地合作社專業化機耕服務隊和烘烤服務隊的隊員。2016年,他購置了一輛大型拖拉機,此后每年他都會為農戶進行煙田機耕深翻,在幫助煙農的同時增加收入。“過年我要給媳婦買點首飾,結婚的時候沒錢買,現在條件好了一定得補上。”黑祖房說出了他樸素的心愿。
大理市灣橋鎮上陽溪村的煙農李永亮也是合作社專業化烘烤服務隊的一員。2022年,他承包了100座密集式一體機烤房,使用煙夾編煙、生物質顆粒燃料烘烤,烘烤純利潤收入比往年增加了8萬元。2022年以前,李永亮的妻子在城里與父母一起經營飯店,如今也回到老家,加入了煙農專業化服務隊。提供煙葉烘烤服務帶來的可觀收入讓李永亮對接下來的生活信心滿滿:“我還想嘗試智能化烘烤技術!”
為加快實現“一部手機種好煙”,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在煙區全面推廣“香葉智農”和“煙葉生產動態管理”平臺。“煙農可以在手機上預約煙葉交售并查詢交售結果,還可以隨時記錄大田生產情況、學習烤煙生產知識,比以前方便多了。”大理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灣橋煙站的煙技員張亞斌介紹道。
這一年,巍山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采取煙后套種玉米的模式,積極開展煙糧協同發展示范項目。廟街鎮新華村的煙農阿有成在自家18畝煙田里套種了青貯玉米,田地由之前的“一年兩熟”變成了“一年三熟”。“采完下部煙葉后,我種上了青貯玉米,烤煙和玉米都長得很好,每畝地的種植收入增加了兩千多塊錢。”看著田里長勢喜人的玉米,阿有成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大理市灣橋鎮上陽溪村村委會副書記李燦宇,在擔任村干部之前是一名有著十余年種植經驗的老煙農。談及近幾年推廣的綠色種植、煙用殘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清潔能源烘烤等技術,李燦宇感觸頗深:“近兩年,通過綠色生態種植,實現了農業美、農村富、產業興,助力了鄉村振興和洱海環境保護。”
一片片葉子得以發展成為助力煙農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背后離不開煙草人的精心呵護和使命擔當。踏上新征程,設施更完善、生態更美好、種煙更輕松、煙農更富裕的大理煙區必將呈現。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