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鳳慶消息 云南鳳慶縣烤煙產業發展從起步到現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幾代人艱苦努力下,一步一個腳印,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烤煙產業已發展成為鳳慶年煙葉收購總產值超億元、財政收入七千多萬元的一項富民、興縣、強企的經濟骨干產業,有力助推美麗鳳慶建設。2009年首次突破“兩個大關”,一是收購產值突破億元大關,二是稅收突破千萬元大關,成為鳳慶縣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支柱產業,效益較為明顯。十一五”期間,全縣累計完成烤煙種植面積21.48萬畝,生產收購煙葉62.58萬擔,實現煙葉收購產值3.84億元,稅收8400多萬元。完成烤煙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3億元。
2013年是鳳慶縣烤煙產業“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之年。面對前中期特大旱情、后期暴風雨及冰雹災害等多重災難,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加大工作力度,著眼細節,狠抓各項科技興煙措施,強化煙葉生產、收購和流通管理,穩步推進烤煙生產,圓滿完成了市人民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為順利實現烤煙產業“十二五”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2013年全縣共有12個鄉鎮,108個村,850個村民小組,12069戶農戶,36207人種植烤煙,種植面積100076.7畝,比2012年的91479.2畝增8597.5畝,增9.4%;收購煙葉26.5萬擔,占計劃任務的100%,比2012年增1.1萬擔,增4.34%;收購金額33282.23萬元,比2012年增4352.98萬元,增15.05%;均價25.12元/公斤,每公斤比2012年增2.34元;上等煙比例70.18%,比2012年增10個百分點;實現煙葉稅收7322.09萬元,比2012年增957.66萬元,增15.05%;煙農總收入35473.68萬元(含補貼),畝均產值達3544.65元,比2012年增382.26元,增12.09%;戶均收入達2.94萬元;種煙人均收入0.98萬元;畝均貢獻稅收731.65元,比2012年增35.92元,增5.16%;烤煙占農民人均收入591.23元,比2012年增109.1元,增22.62%。烤煙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烤煙生產態勢良好、煙葉收購提質增效、煙農政府滿意度高、工業企業普遍贊賞、煙葉發展穩定健康”,有力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使烤煙產業成為鳳慶農業產業的支柱之一,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歷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烤煙產業發展,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烤煙產業領導小組,按省、市要求制定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統籌和指導全縣烤煙生產工作。種煙鄉鎮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把發展烤煙產業作為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年度履職考核的重要內容。縣、鄉、村逐級分解目標任務,層層簽訂責任書,細化措施,落實責任,一級抓一級,做到早計劃、早準備、早安排、早動手。全縣從縣到鄉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為烤煙生產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優化布局,合理規劃 隨著該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為進一步優化烤煙產業布局,全縣按照“鞏固提升老煙區、培育開發新煙區”的要求,堅持有進有退原則,把不適宜區、次適宜區調整到生態條件好、相對集中、設施條件好的最適宜區和適宜區,共調整不適宜區4930畝,新增適宜區13567.5畝。
夯實基礎,增強后勁 按照產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局、省委、省政府加大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著力抓好煙區水利、機耕路、烤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夯實煙葉發展的基礎。“十一五”期間,建成塘壩2座,蓄水6.1萬立方米,渠道71條,長56.4千米;共建水池(窖)8198個,蓄水100933立方米;管道(網)1921.84千米;烤房15036座;新修、整復修煙區公路489千米;建成基本煙田4萬畝,建成收購站、點9個,臨時收購點8個。2013年全縣年內共完成投資6090萬元。建設87群500座臥式密集型烤房,建蓋普通小烤房1800座;建成魯史煙水工程項目區一個;在黑惠江沿岸建成11個小型提灌站;完成郭大寨煙站續建工程。煙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地改善了我縣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增強了煙農種植烤煙的積極性,夯實了烤煙產業發展后勁。
科技興煙,提質增效 該縣始終堅持科技興煙思路不動搖,切實強化科技興煙意識,扎實推進各項生產實用技術的落實,全力提升煙葉生產水平,提高煙葉質量等級。一是按照“種植節令不推遲,種植標準不降低,提質增效不放松、優化結構不松勁”的要求,緊緊抓住最佳節令,抓死育苗、移栽節令,全縣于1月23日開始點籽,2月22日完成播種工作,3月27日啟動大田移栽工作,5月8日全面完成移栽,比去年同期快12天,整整提前一個節令;二是嚴格按照抓優化煙葉結構標準,抓實優化煙葉結構工作,全縣累計清除底腳葉7779.18噸,頂葉7526.14噸;三是切實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積極推行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減少農藥施用量;四是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全縣共堆捂農家肥31240噸,覆蓋面積62480畝,占種植計劃的62.48%;五是加大農機具下田力度,有效緩解勞力不足的問題;六是認真實施以煤代柴工程,共調供燃煤59300噸,在烤煙產業發展的同時切實保護生態
強化措施,全力抗災 面對災情,縣、鄉、村各級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抗災救災預案,做到一村一案、一地一案,及時安排部署開展抗災救災、生產自救,增強煙區干部群眾抗災救災生產自救的信心和決心,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著力消除災害影響。2013年全縣累計投入抗旱資金810萬元,新架設400km抗旱煙水管道,開挖臨時坑塘5000口;在江北3個鄉鎮8個村建成11個小型提灌站,解決了煙區5000多人,6000多頭大牲畜和近2萬畝煙田地的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用水;同時對全縣已建管網、水池(窖)、溝渠、壩塘等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整復修,做好引水和蓄水工作,確保工程發揮最大效益;使抗旱保苗促移栽工作順利進行,堅定了煙農抗旱救災生產自救的信心。進入雨季后,新華、魯史、洛黨、腰街等8個鄉(鎮)遭受罕見的冰雹災害,造成23個村、1078戶農戶、8150.7畝烤煙災害;災情發生后,縣鄉政府、煙站點、村、組干部,煙草公司、縣煙辦、保險公司等部門工作人員及時趕到現場,對災情進行調查落實,登記造冊,認真組織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抗災救災工作,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科技培訓,提升產業 多年來,縣、鄉、村、組四級科技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全縣培養了一大批特別能吃苦、業務精、作風硬的管理人才和技術隊伍。2013年全縣共舉辦育苗、農家肥堆捂、預整地、移栽、優化煙葉結構、中耕管理、烘烤、分級扎把、交售等培訓會572場次,參訓45000多人次,發放《鳳慶縣烤煙生產技術規范》1.2萬余冊。通過培訓,全縣涌現出了一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科技干部隊伍和業務精湛的技術員,種煙農戶戶均有一個“種煙明白人”。
強強聯合,維穩收購 我縣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中心,以提高等級純度和入庫等級合格率為重點,全面推行“入戶預檢,統一運裝,約量定點,批量交售”為主的收購運作模式,強化專賣管理。一是加大對《煙草專賣法》和《經濟合同法》等煙葉流通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二是強化煙草專賣管理,縣煙辦、煙草公司、公安、工商、稅務、漁政等職能部門相互配合,聯合執法,全面加強流通管理;三是建立煙葉流通管理舉報獎勵制度,對舉報并經查實煙葉外流2至10擔者獎500元,10擔以上者獎1000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嚴防煙葉非法倒賣。通過認真落實專賣管理各項措施,全縣未出現煙葉非正常流出、流入現象,全縣煙葉收購工作穩定有序。
生產督查,有序推進 為確保烤煙生產各項工作能得到有效落實,縣人民政府抽調了5個督查檢查組深入12個種煙鄉鎮對各鄉鎮的烤煙面積落實、育苗、備耕、抗旱準備、中耕管理等工作開展督查。督查檢查組深入種煙村寨、田間地頭,嚴格執行生產工作月度、季度工作報告推進制,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如期完成;嚴格執行生產過程管理及目標責任考核兩項考核,縣人民政府以量化百分制的形式對各種煙鄉鎮的組織領導、育苗、整地、移栽、燃煤調供、中耕管理、病蟲害防治、收購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煙葉結構十項工作進行考核,按考核得分情況兌現獎懲;加大掛鉤督查力度,縣、鄉、村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解決生產實際困難,加快各項工作推進。
據了解,到“十二?五”末,全縣將實現累計種植烤煙46.62萬畝,比“十一?五”增25.14萬畝;收購煙葉133萬擔,比“十一?五”增70.42萬擔;產值14.4億元,比“十一?五”增10.56億元;稅收3.2億元,比“十一?五”增2.36億元;保持中上等煙葉比例90%以上,上等煙葉比例63%以上。真正把烤煙產業打造成該縣又一個興邊、富民、強縣的民心產業,有力助推美麗鳳慶建設。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