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這是個具有方位指向又泛化了的地名。在每座城市,都能找到一個叫“西郊”的地方。
1984年,何明喜來到湖南常德。他從湖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分配到湖南中煙常德卷煙廠。
當年,作為全省卷煙生產企業中僅有的兩家大型企業之一的常德卷煙廠,還在常德城向西幾公里外田埂密布、稻花飄香的三岔路。對,就是老常德人稱為“西郊”的地方。
當然,他也算是趕上了常德卷煙廠從青陽閣搬到三岔路后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是年,常德卷煙廠年產卷煙達到創廠歷史紀錄的77.63萬大箱,產量等主要指標位居全國煙草行業第二位。次年,中國煙草總公司對卷煙實行計劃生產專賣制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常德卷煙廠的年產量就控制在70萬大箱左右。
消失的“機加班”
因為在學校學的是機械加工專業,何明喜來到常德卷煙廠后,“理所當然”地分配到了當時的動力車間——五車間的機加班。
常德卷煙廠早期的卷煙設備“進階”十分緩慢。1951年建廠初始,從長沙采購的6臺設備便是全副家當。1966年到1975年間,廠里的工人搞“小發明”“小革新”,土法上馬自制新增了26臺設備。搬到三岔路后,1975年到1985年間,常德卷煙廠開啟了建廠后的第二次設備大采購。
這些設備結構簡單、故障率高、易損件消耗大。為了節約開支,何明喜所在的機加班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工生產其它車間機器的易損配件。“圖紙是我們從設備生產企業要過來的,就是鉗、刨、銑的活,誤差過得去就行。”
當然,何明喜當時并沒有想到,五年后,他的機加班就成了常德卷煙廠的歷史。1985年10月,常德卷煙廠進口了第一臺MK8卷接機。這是當時湖南省煙草行業引進的第一臺進口卷煙設備。是年,常德卷煙廠“七五”技改啟動,1986年之后,常德卷煙廠陸陸續續從英國萊格公司引進了一條制絲生產線以及卷接機組等進口設備。
由于財力的緣故,這次設備引進持續了近6年。到1991年“七五”技改結束,常德卷煙廠40周年廠慶,那批卷煙設備陸續被淘汰。進口設備、新研國產設備精密化程度顯著提高,故障率下降、易損件消耗減少,機加班加工的零配件已完全無法滿足精密儀器的要求。機加班因此被調整出常德卷煙廠內設機構,歸并到了“三產”企業,主要是面向社會開展小型機械維修、管道維修等業務。機加業務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當然,何明喜只在老五車間待了一年有余。“七五”一期技改啟動后,常德卷煙廠引進進口設備,專門成立了進口設備車間。1986年初,何明喜被臨時抽調到進口設備車間跟班學習,隨后又調到了廠技術處技改辦工作。
若干年后,何明喜回憶起這次調動說,這得益于他是當時廠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誠然,1985年的常德卷煙廠,大中專畢業生確實可以用寥若星辰來形容。當年末,常德卷煙廠1733名固定及合同制職工中,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只有601人,不到職工總數的一半。其中,大專文化水平的只有40人,更是鳳毛麟角。
而今,常德卷煙廠的人才結構,早已今非昔比。當年廠里中專生都難得一見,如今大學生早就習以為常。數據顯示,目前常德卷煙廠本科及以上學歷有1163人,約占在崗員工總人數的45.2%。
托了新設備“福”的胡剛
何明喜進廠后的第四個年頭,胡剛也從常德工業學校畢業來到了常德卷煙廠。他回憶,當時的常德工業學校有專門的常煙班。
他被安排在五車間。此刻,廠里的車間編組進行了調整,五車間不再是原來的動力車間,而是卷煙生產車間。他被分配在MK95上做加絲工。
這是進口設備,在當時的常德卷煙廠那可是“寶貝疙瘩”,用的是最好的廠房、最強的班組來“伺候”它們。因此,他們車間成了全廠唯一有空調的車間。并且機器效率高,經常別的車間還在上班,他們就已經下班了。“真的是‘托了新機器的福’。”胡剛說。
而當時常德卷煙廠的大多數車間,落后簡易的設備、艱苦的工作環境仍是常態。曾在車間當過黨支部書記的蔡運階回憶:“工作環境差,車間相當擁擠,不到700平米的廠房擠滿了不同型號的20臺卷煙生產設備。車間不通風,唯獨幾個窗戶,為了防止煙絲流失而長期封閉。沒有空調,就幾臺吊扇慢悠悠地轉;沒有除塵設備,一旦設備保養,員工經常灰塵撲臉。今天我們的車間寬敞明亮、干凈整潔、恒溫恒濕、臺時效率高、有規律的作息,這樣的工作環境,在當時來說真的不敢想象。”
當時,胡剛所在的MK95卷煙機是七人班組制。其中,車長及操作工(又稱“擋車工”)1名、操作工副手1名、裝盤工2名、加絲工2名、廢品清理工1名。加絲工的工作職責就是給MK95加煙絲。剛入職的胡剛干的就是這份活,“每天的工作就是將煙絲從推車里用籮筐端出,再爬3個臺階,倒在MK95的煙斗里。”即便如此,胡剛說,比起其他車間的工友來,他們還是算不錯的了。
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進口設備的陸續裝備,常德卷煙廠的生產經營不斷走高。作為常德卷煙廠的主打品牌“芙蓉”牌卷煙,是當年紅白喜事的標配,熱銷的那幾年,常德西郊的三岔路成了常德城車水馬龍最繁榮的地段。
站在芙蓉花下照張相也是榮耀
“芙蓉王”的上市,令走過一段“暗淡”期的常德卷煙廠再度煥發生機。隨著廠子效益的不斷改善、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原三岔路的老廠區已無法滿足生產要求。
2000年,常德卷煙廠全年生產卷煙72萬大箱,主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54億元,實現稅利30億元。這年,聯合工房項目奠基。當年的煙廠廠報是這樣寫的:“8月28日,位于城郊的我廠聯合工房工地艷陽高照……”誠然,此刻的洞庭大道西段,依然是常德城的城郊,依然是在“常德西”。
在設備科待了快10年的何明喜,這次又到了重點項目辦公室,重點辦的職能與當年的技改辦無異。此刻,他已不再有幾年前在江浙羨慕別家工廠的心情。按照當時的標準,聯合工房是當年煙草行業最領先的工房。“以前,是別人有什么我們買什么,國家局批什么我們就要什么,所以搞得整個工廠卷煙設備像個‘大雜燴’。沒辦法,錢不夠,話語權不重。從聯合工房開始,我們的品牌價值顯現出來,在行業內有了更大的話語權,我們集中更換了‘大雜燴’的設備,根據需要統一了機型,并且開始嘗試按需定制設備。”
兩年后,聯合工房建成投產。“我們出去學習,對方一聽說我們是常德卷煙廠的,立馬肅然起敬。”胡剛回憶起當年的心情說,那時候,能在聯合工房前的芙蓉花下照張相,都是件非常自豪和榮耀的事情。
聯合工房建成沒多久,常德卷煙廠又啟動了芙蓉王專線項目。于是,在常德卷煙廠職工的口中,聯合工房又多了一個“老”字。比起上一個十年,設備迭代的速度,進入新千年的常德卷煙廠技改步伐顯然加快的不是一點。中速機、高速機等不斷出現在常德卷煙廠的車間里。原本科學的工藝布局,也不得不讓位于“找空間放機器”。
2008年,常德卷煙廠“芙蓉王”單品牌突破了50萬大箱,產銷量穩居全國高檔卷煙品牌第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