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流量造假、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提供算法推薦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和倫理,遵守商業道德和職業道德,遵循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科學合理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這意味著算法推薦將被關進制度的囚籠,結束其野蠻生長的時代。
探討算法推薦的背后,更深層次的含義是企業該如何使用用戶數據。
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被計算機解構成為一串串字符,個人喜好、消費習慣、生活方式被掌握數據的企業吃準摸透。
正如互聯網企業的宣傳語所說,“數據讓我們比你更懂你自己”。數據的充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數據的濫用也造成了過度索權、信息泄露等問題,損害了用戶的正當利益。
用戶授權相關企業使用其數據,是對企業的信任。對此,企業使用用戶數據進行商業活動時,更應慎之又慎。濫用用戶數據,或許可以謀得眼前利益,從長期看,卻損害了企業形象,最終得不償失。
規范企業行為,不能完全依賴制度的約束。作為市場活動的主體,相關企業應當主動承擔起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自覺維護用戶權益,慎重使用用戶數據,讓數據在有效率的同時,也更有溫度。
讓數據更有溫度,不單單是一句口號。利用對數據的深度分析,企業能夠更有效地營銷和服務活動。比如,利用現代零售終端,商家可以精確獲知某一產品的銷量,從而決定是否繼續售賣此種商品。對用戶而言,企業通過分析數據,找到自己消費時的“痛點”,能夠免去不必要的支出,真正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讓數據更有溫度,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不可否認,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都必然經歷其陣痛期。一切新技術產生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讓數據更有溫度,既是數據使用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隨著人們對數據的了解以及相關法律制度的跟進,數據的使用邊界將會逐漸清晰,數據也將逐漸展現其向善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