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華報業網》報道 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于3月22日開始公示,國家煙草專賣局推薦的“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榜上有名。據稱,該項目研究成果的應用,“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市場適應性,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735億元,新增利稅1422億元”。
對于煙草參評科技獎,衛生部部長陳竺明確表達了反對:“我不明白,為什么所謂的煙草科研在我國還能獲得有關獎項?為什么‘低焦油等于低危害’之類的說法大行其道,甚至成為煙草公司推銷產品安全性的理由?國際上大量研究已經證明這都是偽科學。”
中國加入世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六年來,履約控煙幾無實際推動,中國煙草業卻一路高歌猛進,全國煙草行業2011年利稅7500億元,增長率超過20%,煙草銷售量10年來增加45%,中國加入控煙公約六年來煙草行業利稅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遠超GDP。
中國“控煙大業”的失敗,其原因雖然看起來很復雜,但其本質上還是有關部門在煙草專賣與公共衛生兩項公共政策之間進行博弈的結果,是數千億元的GDP戰勝了“健康選擇”,而財政對煙草的依賴猶如煙民對煙草的依賴。
筆者認為,其實政府并非不清楚控煙所帶來的利與弊,但這確實是一道兩難的選擇題。舍棄煙草所帶來的天量稅收必然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我國的GDP與財政收入,就政府自身層面而言是很難自我交代的。但若不控煙、禁煙,則有違世界潮流,會讓政府在全球范圍內處于被孤立的立場,更是對自身國民的健康難以交代。
其實,是要財政收入還是公眾健康、是要現在的GDP還是未來減少醫療支出,者兩者之間必定永遠處于一種對立的矛盾狀態。所以,政府在兩者之間必須做出選擇,這已經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到底如何選,其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就是解開這一難題的一把鑰匙。我國之所以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戰略,就是與時俱進、審時度勢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的清醒地認識到,一位地追求GDP的增長速度、一位地追求財政手段的不斷增長是無法破解各種發展的瓶頸地,唯有量質并重、以質為先,以人為本,才是一種可持續的、健康的、良性的發展。
因而,對于控煙問題,我們就應該堅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民眾的生命健康為先,以保護我國的空氣環境為重,真心真意地去落實控煙與禁煙問題,逐步減少財政對煙草的依賴性,以對人民負責,以要未來的態度來對待控煙工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