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筆者通過走訪發現,現在農村青年不是在外讀書求學,就是出門打工,留守在家的很少很少。因此在農村的零售戶主人基本上不是5-60歲大叔,就是4-50歲的大嫂。應該說,這些人維持著農村正常的零售買賣,為農村居民生活做了一定貢獻。但是其中有的零售戶主觀念陳舊老化,在實際零售工作中經常出現一些誤區,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意發展。為了提醒更多農村零售戶不再步入誤區,本文將集中常見誤區情況一一總結出來,供參考。
誤區之一:覺得農民缺少維權意識,可以隨意糊弄。
好多店主認為,農村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特別是現在留守在家的大多又是老頭老太或者是年幼小孩,不說他們孤陋寡聞,至少可以說見識少,甚至說缺少維權意識。買個什么商品,只要給了一個東西,他們一般基本上不會去仔細關注是什么生產廠家,什么牌子或者保質期限,所以說很好糊弄。于是,常常出現一些以次充好,以假當真,隨意加價等亂象。一旦商品被買走之后,出了問題基本上很少有人來找,或者來找也可以隨便弄個理由搪塞一下。其實,現在這種想法就不對了,隨著電視網絡的逐步普及,還有和在外年輕人的交流,農民開始覺醒,維權意識比以前強多了。他們能懂得有的商品有三包期,懂得“保修”與“包修”之區別;還知曉哪些商品應該提供哪些售后服務;哪些商品還有廠家贈品等等。另外,他們買過商品后,鄰居之間還會三三兩兩地一起比較,辨別,議論,從中可以看出差別,然后說誰家店的好,誰家店服務熱情。有的熟人因礙于面子不直接去找零售戶,但會牢記心里,或許以后就不再光顧你店了。所以說靠糊弄人做生意不會長久的,要想生意長久興隆還得靠誠信。誠信是經商之根本,無論農村城鎮都應如此。
誤區之二:覺得農村條件差,廉價商品好賣。
有許多零售店主認為,農村經濟條件差,農民掙錢不易,一般舍不得高檔消費。所以進購商品時盡量考慮的廉價低成本的,覺得這樣的商品在農村暢銷好賣。因此對于同種商品進貨單一,供顧客選擇的面窄。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嚴重誤區,其實現在許多人都已經明白“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無好貨”的道理,特別是像水龍頭、座便器等衛浴器材,還有電器之類的,廉價的就是廉價的,使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要找人換,不僅麻煩而且每次還要收取一定手工費,一計算遠遠超過同類質量好的費用!我有個叔叔,在附近零售店買了一個不知牌子的落地電扇,外表美觀新穎,價格比那些知名的駱駝、黃山、美的、格力便宜得多。店主信誓旦旦地說:“只要不碰,正常情況使用六七年絕對沒問題!”叔叔喜歡不得了,覺得淘了一個便宜貨,可誰知沒有使用一年,電機就損壞了。最后只好自認倒霉,從此再沒有進過那家店。還有一個嬸娘為了接待正月的來客,在附近一家零售店買了幾個塑料臉盆,她說要質量好一點的,但店里只有一種,無奈買2個。正月客人來了拿出洗腳,客人腳踩進去就破了,弄得嬸娘和客人都很尷尬,她立馬將另外一個退回去了。實際上,現在農村消費觀念也有所改變,有許多人講究的是質量第一,價格即使貴一點也沒有關系。因此,進貨時,同一種商品一定要多進幾種,留給顧客選擇的余地。
誤區之三:農村山路彎彎,送不送貨由自己決定。
現在服務行業講究的就是優質服務,所謂優質要具體到各個環節,比如對零售行業而言,給顧客送貨就是其中一個環節。有的顧客因為買的貨多,或者重量大(如大米、肥料等),這就需要店主送貨。因此,如果能及時給顧客送貨的,肯定能搶占先機。但是有許多零售戶以山路彎彎不方便為借口加以拒絕,在他們看來自己只顧賣貨,送不送沒有那份義務,因此只要自己一句話打發就行了。其實不然,這也是零售服務的一大誤區,現在做什么事都強調跟蹤服務到位,送貨上門可以說能成為“顧客喜歡不喜歡到你店里來買東西,你有沒有吸引顧客的靚點”的衡量標準之一。因此,農村零售店主學習駕駛技術特別像摩托車、三輪車等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方便給顧客送貨,可以為自己贏得生意。那種只管賣,不想送的零售觀念該徹底改一改了,不然你的生意說不定就然別人搶去了。
以上是筆者走訪分析所得出得農村零售戶經營過程的幾個常見誤區,希望大家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零售經營業務。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