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卷煙零售戶群體中,有這樣一類零售戶,他們的經營業態既不屬于超市、煙酒店、便利店,也不屬于食雜店、服務娛樂類,而是被劃為其它類,比如以經營傳統食品為主的專業零售店;其他專業零售店;其他小型服務行業以及持證內供、不對外營業的商店。
陜西武功縣普集鎮蘇武大道“大眾理發屋”,就屬于其它類卷煙零售戶。店主叫賈秀英,今年47歲,是一位性格開朗、手腳麻利的中年婦女。她的店不大,但在縣城這個小商圈,也稱得上小有名氣的理發店、有口皆碑的卷煙零售模范戶。我和她同住一個小區,多年來,我親切地稱她“賈姐”,她也稱呼我“妹子”。
多年來,每次到她的店里理發,都要和她聊聊天,拉家常,離開時,總不忘給老公買上一盒好煙。最近的一個傍晚,我帶著孩子去理發。在排隊等待的過程中,我幫她賣了幾盒煙。她十分高興,無意間說了一句:“聽說網上有個零售戶平臺,叫什么‘煙草在線’,內容好得很。”我點頭說:“還有許多零售精英的故事,很值得咱們學習。”她嘿嘿一笑:“你看大姐算不算零售精英?”我笑著說:“算呀,你一個人既當理發師,又當零售戶,理發手藝高,服務態度好,卷煙零售也不錯,生意和西瓜一樣既紅又甜,妹子都羨慕你了。”
“哈哈哈,大姐是下崗職工,開店做生意迫不得已。不過咱是老實人,不管是理發還是賣煙,都講一個“誠信為本、和氣生財”,從來不哄人。”
“好啊!一個理發師的精彩人生。給妹子講講你的故事吧。”我美言一句。
……
于是,賈姐一邊理發,一邊給我講了她的下崗、開店經歷,其中幾個關于卷煙零售的故事,很有我們零售戶學習借鑒作用。就讓我們聽聽這位理發師兼零售戶的精彩人生———
下崗學藝篇:從紡織工到理發師
我原是縣棉織廠的一名工人。1994年,廠子政策性倒閉,我和諸多姐妹一道下崗失業了。那一年,我的心情糟糕透頂,整天呆在家里,飯茶不思,寢食難安,有時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淌眼淚,那短時間,我感覺人生掉進了低谷,沒法活了。我恨自己的父親,把我招工到那個廠子,我恨自己的老公是個窮教師,我更狠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念書,竟然淪為下崗職工。
當年,我的父親是縣化工廠領導,懂國家大政方針,也會教育人。他多次到我的家安慰我:企業改制大勢所趨,職工下崗在所難免。你們年輕人面對現實,要想開些,怕啥呀,沒有鐵飯碗,自謀職業也是一條出路。老公在縣上一所軍工企業子弟中學教書,他像教學生一樣開導我:生活就是這樣,有順境也有逆境,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下崗固然是壞事,但壞事中也有好事。只要人勤快,啥困難都是暫時的,如果你想學啥,我大力支持。那年,我的兩個孩子都上小學。娃娃看我整天愁眉苦臉的樣子,經常拉著我的手說:媽媽,不要這樣,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后給你掙好多好多的錢。
在一家人的開導下,我的心情漸漸好了起來,開始琢磨學個手藝,自謀職業。通過看電視廣告,我覺得學理發適合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在老公陪同下,我去了古城西安,走進一所理發培訓學校。人說“三十不學藝”。那年,我都過了30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能不能學成,心里沒有。老公鼓勵我:任何事情,只要下定決心,都能干好。
初次學理發,遇到的困難實在不小。記得有一次,老師教我磨剃頭刀,膽小的我不敢上手,生怕劃破手指。老師說:理發這行道全是技術活,啥都要學。磨刀這個活兒是基本功,必須學會。聽了老師的話,我只得接過刀子,小心翼翼地磨了起來。說真的,在磨刀過程中,我的心就像刀子割了一樣難受。我想哭,想回家。老師見狀,安慰我說:我也是一名下崗職工,咱們的命運是一樣的,可我沒有你這么脆弱,好妹子,不要傷心,萬事開頭難,慢慢的就適應了。聽了老師的話,我的心才平靜下來。一回生,二回熟,經過反復學習,我的磨刀技術提高很快。老師看我學藝有進步,十分高興,夸我能吃苦,有悟性,好幾回,還讓我給新學員示范“磨術”。
懶人學不了藝,學藝全憑一個“勤”字。在理發學校,年輕的女學員多,有的學的認真,也有的虛度光陰,不好好學,經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若是老師批評一兩句,就受不了。咱是成年人,也是下崗職工,知道機會來之不易,學藝必須刻苦。每到星期天,別的學員出去逛街購物,我一個人到學校理發店,給師傅們幫忙。雖說干的都是為顧客洗發的簡單活兒,但我干的十分認真、細心,得到顧客好評。通過觀察師傅手藝,一個師傅還將她的理發書籍借給我看,收獲自然不少。學習期間,孩子生病,老人住院,我都忍著沒有回家。老公說:你好好學技術,家里一切由我照顧。
就這樣,在理發學校,我扎實學習了三個月,掌握了“吹、剪、拉、燙”基本技術,還自學了不少新潮發藝。畢業后,我回到家,僅僅停了一個星期,就在縣城廣場一家理發廳打工了。起初,老板對我的手藝不放心,只讓我給小孩子理發。我毫無怨言,愉快山崗。幾個家長見我給娃娃理發,娃娃不哭不鬧,對我的手藝十分贊賞。一個月后,老板夸我的手藝不錯,將我放到成人理發崗位,并鼓勵我好好干,一定能成為名理發師。雖然給別人打工早起晚歸,工資不高,但我覺得學到了一門手藝,能自己掙錢,就很不容易,因而打工期間十分開心。老板對我說:理發和看病一樣,只要技術好,名氣就大,顧客就多,有了名氣,不管走到哪里,不愁沒飯吃。老板的鼓勵,讓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信心和勇氣,我暗下決心:行行出狀元,一定要提高技術,為開店打好基礎。
自主創業篇:開店迎來八方客
1999年夏天,我在老公教書的學校門口,租賃一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門面,請一位老師寫了一個“大眾理發”招牌。開張那天,我免費為學校老師理發,幾位年輕女老師對我的手藝贊口不絕,說我“剪的好,吹得好,時尚新潮又不俗氣”。
一傳十,十傳百,我的理發生意就有了人氣,顧客漸漸多了起來。每到禮拜天,來我店理發得老人、孩子絡繹不絕,就連當地不少軍人也喜歡到我的店理發。有時,一個人忙不過來,就讓我的妹子幫幫忙。如今,她也成了一名理發師。
面對紅紅火火的理發生意,老公對我說:咱理發不僅僅是為了掙錢,還要有自己的服務特色。老公的話言之有理。后來,我給自己立下了一個不成文規程:凡是學生、老人理發,在定價的基礎上少收1塊錢,如果殘疾人,一律免費理發。
記得有一次,在為一位八旬老人理發時,老人突發疾病,倒在椅子上口如白沫。怎么叫也叫不醒。當時,我沒有驚慌,而是對其他顧客說:咱們快將老人送到社區醫院。有的顧客說:還是先給老人的子女打電話。我說:不能耽擱時間,救人要緊。說完,我叫來一個三輪車,和顧客一起把老人抱到車上,很快送到社區醫院。等老人蘇醒過來,我才放心的離開。第二天,老人的子女提著禮品上門感謝,說我是個大好人,要不是及時送醫院搶救,老人就沒命了。我笑著說:誰都有老人,這個忙誰都會幫的,老人的子女見我不收禮品,便請人寫了一封感謝信,貼在我的店門口,不少人看了信,都說我是個有愛心的理發師。
2004年,我在縣城買了房子,也就把理發館搬到居住的小區門口。縣城理發店不少,競爭激烈,小區門口就有2家。我還是原來的牌子,服務承諾沒變,理發的人照樣很多。一家理發店見我生意好,就有了嫉妒心理。她多次給我找茬:你給老人、學生理發優惠,破壞了行情,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就翻臉不認人了。面對如此無理的同行冤家,我沒有被她的狠話嚇倒,而是心平氣和地說:我對老人學生理發優惠,已經5年了,人人皆知。如果你覺得我影響你了生意,咱們就到工商局、消協評個理。那個店主見我這么一說,也就不再找茬。后來,她向我主動賠禮道歉,我不計前嫌,還教她學了幾套新發型。
多種經營篇:小小煙柜“搖錢樹”
在縣城開理發店,店面位置好,周圍人流量大,顧客多多,商機無限。我對老公說:你給我辦個煙草證,在店門口擺個煙柜,理發之余賣個煙,生意一定不錯。老公同意我的“鬼點子”,便給煙草局提交了辦證申請,煙草局的同志考察我的店址后,認為符合辦證條件,很快就辦了證。我把煙草證與工商營業執照掛在醒目位置,又在木器加工廠訂做了一個漂亮的卷煙展示柜。第一次卷煙送到店,我高興得很,按照客戶經理的指導要求,把卷煙一一陳列好,明碼標價規范到位。第一天,我的煙柜就吸引了不少理發的顧客,當日就賣了七八條煙,凈賺四十多塊錢。
有了多種經營,我一天的活兒就多了起來。每天早早開店,先把煙柜推到店門口,擦洗煙柜玻璃,整理卷煙和價簽,一切完美無缺后,才開始燒水,收拾理發用具,做好主業準備工作。
在經營中,我發現賣煙也有不少學問。我的老公是語文教師,我讓他在業余時間下載一些卷煙營銷知識,晚上回到家就抽空看看、記記。慢慢的,我就知道了一些卷煙專業術語,比如烤煙型、混合型、外香型,低焦油、煙氣煙堿等,還記住了不少全國重點品牌的宣傳廣告用語,比如中華煙“我愛中華”、利群煙“讓心靈去旅行”、紅塔山煙“山高人為峰”、好貓煙“心隨好貓、意縱天高”、白沙煙“鶴舞白沙,我心飛翔”等等。這樣,在為顧客介紹新品時,心里有了底氣,句句說到位,讓許多顧客“心動不如行動”,忍不住買上一包新品煙,好好品嘗一下。由于我的新品煙賣得好,客戶經理對我刮目相看,經常到店里來交流溝通,給我傳授了許多卷煙銷售新方法、新技巧。
我知道,其他類零售戶在卷煙貨源分配、零售業績上,不可能和超市、煙酒店相比,但只要守法經營,保持信譽,也能提高卷煙銷量和零售利潤。因此,在日常經營中,我時時刻刻做到:不賣一盒假煙、走私煙,不亂渠道進貨,不私自漲價,不向無證戶提供卷煙。記得有一次,一位陌生人進店理發,理完發遲遲不走。我感到納悶:是不是發沒有理好?正在思量,那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