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廣州日報》報道
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于2015年6月1日開始實施,目前已滿一年。根據媒體報道,北京公共場所的無煙環境比過去好了很多,但也仍面臨著辦公室不好管、餐館不敢管等尷尬。(5月31日《北京晚報》)
坦白說,這些尷尬都在“情理之中”——以行政手段控煙,本來就面臨著執法難覆蓋、監督難落地等問題。比如,北京煙民超過400萬人,衛生監督員卻只有1100多名,工作負荷可想而知;在監督方面,辦公室禁煙面對著“人情”這堵高墻,當勸阻、舉報遭遇“礙于情面”,條例效力勢必大打折扣;而餐館也一樣,勸阻客人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跟生意過不去,盡管條例規定遇吸煙不勸阻者最高罰2萬元,那也只是震懾力十足、實際殺傷力有限。
近年來,控煙已經成為普遍共識,但怎么控、用多大力度、在多大范圍等都成了問題,也使得各方隔空博弈、紛爭四起。從限制煙草廣告、調漲煙草稅價、“領導干部帶頭禁煙”到影視劇頒發“臟煙灰缸”獎、《公共場所控煙條例》征求意見稿出臺,立法、行政、經濟杠桿、輿論引導等多種手段輪番上陣,每次都能將輿論場攪動得波濤洶涌——有人建議全面控煙,有人心慈手軟要考慮煙民的利益;有的支持煙草漲價,有人吐槽揚湯止沸;有人對煙草業喊打,但支持力挺、“感恩戴德”的聲音也從沒斷絕……控煙這場涉及不同利益主體的博弈,成了一道考驗共識、考驗管理智慧的棘手難題。
以全國性禁煙立法來看,此前《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在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全面禁煙”,但據媒體報道,最新版本已將“全面禁煙”改為“選擇性禁煙”,引來“開倒車”的一片指責——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能否發力、措施能否發威,常常受限于魄力不足、決心不夠。
而一旦在魄力上做加法,其實可以嘗試更多方法。比如處罰力度。以錢來說,目前各地控煙條例對個人的處罰標準通常是50元,震懾力不足,多罰幾次也不“傷筋動骨”,反觀國外罰款動輒成千上萬,讓人不敢抽、抽不起。比如包裝警示。各國實踐表明,包裝印有腐爛的肺、漆黑的牙齒等圖案,對減少消費有明顯效果。根據統計,截至2015年已有85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圖形警示,煙盒包裝上圖形警示面積大于50%的國家有60個——國內呢?依然美美噠!除了宣傳教育,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還向戒煙者提供補貼,甚至納入醫保,鼓勵想戒煙的人免費接受咨詢、治療;有的國家甚至推出“戒煙休假”制度,給決心戒煙的人帶薪休假誘惑……
當然,也應該看到,爭議不斷、各方博弈的本身也是進步的過程、是控煙的必經之路。目前,控煙的存在感、正義感正在逐漸加強,不在公共場合、孕婦孩子等面前抽煙也逐漸成為更多人的習慣……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取得更大的收獲,必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付出。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