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行業或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其核心是卷煙配方設計理念的根本性轉變。這場變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煙草行業數十年發展積累、市場需求演變和科技進步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
傳統的以“原料等級”為核心、以“橫配方”為手段的設計體系,正在被以“原料功能”為導向、以“豎配方”為支撐的新范式所取代。這一轉變不僅重構了卷煙產品的技術特色,更重新定義了中式卷煙的核心競爭力。
從經驗傳承到科學設計的演進之路
中國卷煙配方設計的發展歷程,清晰地映射了整個煙草工業的技術進步軌跡。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配方設計高度依賴經驗傳承,可謂“一看、二摸、三聞香”。原料選擇的核心指標幾乎完全集中于煙葉的外觀等級——包括顏色、光澤、油分、長度、成熟度等。國家制定的42級烤煙國標是絕對的“金科玉律”,配方師的工作就是在等級框架內進行“排列組合”。
所謂的“橫配方”技術是絕對主流,即在同一等級或相近等級的煙葉群體(如不同產區的上等煙葉)中進行配伍性研究,目標是通過“取長補短”來實現煙氣濃度、香味和勁頭的相對穩定。
這種方法本質上是水平方向的原料替換和補充,其局限性顯而易見:過度追求高等級煙葉的堆砌,不僅推高了成本,也忽視了不同產地、不同部位、不同品種煙葉獨特的內在功能價值。
進入20世紀80-90年代,隨著氣相色譜、質譜等分析化學技術的普及,煙草化學組分與感官質量之間的關聯性開始被量化認識。煙堿、總糖、還原糖、總氮、鉀氯比等化學指標成為除外觀等級外的重要參考。配方師開始意識到,外觀等級相近的煙葉,因其產區生態條件(土壤、氣候)和栽培調制技術的差異,其內在化學成分和吸食風格可能迥然不同。這為后續的功能化分類埋下了伏筆。然而,此階段的分析仍多為事后驗證,尚未能前瞻性地指導配方設計,配方主體思路仍未脫離“橫配方”的窠臼。
進入新世紀,消費者對卷煙產品的要求從單純的生理滿足轉向更加注重感官舒適性、細膩感和特色化。同時,煙草行業面臨的減害降焦壓力日益增大,高端原料資源的稀缺性也日益凸顯。這一切都倒逼配方技術進行革新。
“中華”、“芙蓉王”、“黃鶴樓”等強勢品牌的成功實踐表明,其核心競爭力并非單純依賴頂級煙葉,而是源于對原料深刻的功能化理解和精準的數字化調配技術。至此,從“看等級”到“用功能”、從“橫配方”到“豎配方”的革命性轉變,從行業領先企業的探索實踐,逐漸上升為全行業的共識性發展方向。
為何必須從“等級”轉向“功能”?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市場、資源和科技三重邏輯的深刻驅動。
過去“唯等級論”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個品牌的高端產品都在競相使用有限的幾個產區(如云南、貴州、福建)的頂級煙葉,產品風格趨同。
而注重“原料功能”,則允許配方師像交響樂指揮家一樣,調動不同“聲部”的原料。例如,津巴布韋煙葉以其獨特的焦甜香被視為“提調香”的功能型原料;云南保山、普洱煙葉以其清甜香韻和醇和口感成為“基香”主力;河南、湖南某些地區的煙葉則可能因其燃燒性好、煙氣充實而被賦予“支撐體”的功能;而上部煙葉雖然等級可能不高,但其濃郁的風格特征和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經過技術處理后,可作為彰顯產品風格個性的“強化體”。這種功能化分工使得品牌可以構建起獨特且難以復制的風格印記。
我國的上等煙葉資源始終稀缺且成本高昂。單純依賴高等級煙葉的“橫配方”模式不僅成本不可持續,也造成了優質資源的浪費——將其用于不擅長的“角色”無疑是“明珠暗投”。
功能化理念則將配方視野從狹窄的高等級圈層,擴展到更廣闊的中等級甚至部分低等級煙葉領域。通過深入研究,發現這些煙葉在某些功能維度上的獨特價值,從而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例如,將有限的頂級煙葉集中用于賦予產品高貴的主香韻,而用經過技術處理的、功能明確的中部或上部煙葉來構建煙氣主體和滿足感。這極大地緩解了資源壓力,提升了原料使用效率和配方成本的靈活性。
理念的落地離不開技術的支撐。近十年來,近紅外光譜快速檢測、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配方等技術的成熟,使得快速、無損地獲取大批量煙葉樣品的多項化學指標并建立其與感官功能之間的預測模型成為可能。配方師不再僅僅依賴個人經驗,而是可以基于龐大的原料數據庫和功能屬性標簽,進行多目標、約束條件下的數字化、智能化配方尋優??萍际侄螌⒃蠌摹昂谙洹睜顟B變成了功能參數透明的“元件”,這是“豎配方”得以實施的技術前提。
從“橫配方”到“豎配方”的內在邏輯
“橫”與“豎”的形象比喻,精準地概括了兩種技術路線的本質區別。
“橫配方”思維是平面的、替代性的。核心邏輯是尋找屬性相似(尤其是等級相似)的原料進行配伍,目的是維持配方整體風格的穩定,或在某一風格維度上做微調。它關注的是“誰可以代替誰”。例如,當某產區上等煙葉短缺時,尋找另一個產區風格相近的上等煙葉來替代。
“豎配方”思維是立體的、架構性的。核心邏輯是將不同等級、不同產區、不同部位的煙葉視為具備不同功能特性的模塊。配方過程如同搭建房屋的“四梁八柱”,明確哪些原料作為“基礎”(提供煙氣底坯和燃燒性),哪些作為“中間體”(充實煙氣和濃度),哪些作為“調香料”(賦予特征香氣和改善余味)。它關注的是“誰負責什么功能”,并允許用等級不高但某項功能突出的原料(如某些高香型上部葉)去擔任關鍵角色。
“中華”品牌的配方就是“豎配方”思想的早期卓越實踐。它并非簡單堆砌全國各地最高等級的煙葉,而是基于對上百個地區煙葉功能特性的深刻理解,精心甄選其中40-50個地區的特色煙葉,這些煙葉在配方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有些甚至比例極低(<1%),但其獨特的功能性貢獻(如某種特殊的香韻、甜感或潤感)卻是整體風格畫龍點睛之筆,不可或缺。這種架構確保了“中華”風格的高度穩定和獨特性的同時,也實現了對原料資源最大化、最精準的利用。
重構卷煙配方設計的技術體系
這一場理念與技術范式的革命,對卷煙產品設計產生了全方位、系統性的影響。
原料評價不再唯國標等級馬首是瞻,而是建立起一套包含外觀質量、化學指標、物理特性、感官功能屬性等多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每一片煙葉在入庫時,除了等級信息,更會被打上“香氣質、香氣量、刺激性、濃度、甜度、潤感、燃燒性”等一系列功能標簽,并入庫進入數字化平臺,供配方師按“功能”檢索調用。
傳統流程是“選料-小樣試驗-評吸-調整”,循環往復,試錯成本高,周期長。新的“豎配方”流程是“定義產品目標(風格、成本、指標)→從數據庫中篩選匹配功能模塊的原料→AI輔助計算初步比例→小樣試驗驗證與微調”。流程更具預見性、科學性和高效性。
“橫配方”追求的是批次間的穩定性。“豎配方”在實現卓越穩定性的基礎上,更致力于構建產品的獨特風格和難以模仿的核心技術壁壘。產品的個性更加鮮明,品牌的技術護城河也更加深厚。
煙葉采購策略隨之發生根本改變。企業不再僅僅是按等級目錄采購,而是會根據自身的品牌架構和產品規劃,制定功能型原料的戰略儲備計劃。這意味著可能會戰略性收購某些特定產區、特定品種、特定栽培技術下生產的、功能特色鮮明的煙葉,無論其在外觀等級上是否屬于最高端。
結語
中式卷煙配方從“原料等級”到“原料功能”、從“橫配方”到“豎配方”的轉變,是一場深刻的產業技術范式革命。它超越了單純工藝改良的范疇,是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它標志著中式卷煙產品設計逐漸告別了以資源消耗和經驗主義為特征的傳統階段,邁入了以功能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現代設計新紀元。
這不僅是中國煙草行業應對內部資源約束和外部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更是其走向技術成熟、建立全球范圍內特色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路徑。未來,隨著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傳統煙草科技的深度融合,基于功能模塊的智能配方設計,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式卷煙向更高品質、更多樣風格、更低風險的方向演進。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