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有煙抽”到如今的“抽好煙”,中式卷煙品牌的發展軌跡,恰似一部濃縮的行業進化史。四十多年來,它跟著中國經濟的脈搏跳動,跟著消費需求的升級轉身,在政策引導與市場博弈中,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分散到集中、從規模增長到質量發展的獨特路徑。
今天,我們就順著時間線,看看中式卷煙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
一、20世紀80年代:品質立牌階段
上世紀80年代,以煙草專賣制度建立為開端,我國煙草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通道,全國卷煙產量和品牌數量快速增加,駛入“增品種、創品牌”階段。期間,紅塔山、玉溪等品牌通過狠抓原料、狠抓生產、狠抓技術推動產品質量大幅提升,迅速占據市場主動權;13個名優品牌形成集群效應,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主動力”。
二、20世紀90年代:身份標識階段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紅利加快顯現,國民收入大幅增長、購買力持續增強,“先富”居民消費力拔高,不僅需要高質量的精品,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持續增強。以芙蓉王、中華、利群等為代表的品牌精準捕捉需求,通過差異化產品定位塑造“身份感、尊崇感、商務感”,以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自此,“兩條腿走路”成為品牌發展共識,為我國卷煙品牌繼續向前發展注入新動力。
三、2000年-2005年:整合促大階段
本世紀初以來,工商分離改革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卷煙品牌“做大做強、高速發展”的閘門。2000年開始,各工業企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模式,通過中低檔煙貼牌整合,迅速打造出紅河、白沙、紅金龍、紅梅、哈德門、黃果樹、紅旗渠等多個百萬箱級大品牌,形成“規模主導型”的競爭格局。
四、2006年-2010年:升級發展階段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為中高檔卷煙品牌升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方面,紅塔山、云煙、雙喜、黃山、南京等品牌紛紛邁入百萬箱陣營,推動新一輪的品牌發展升級。截至2010年,全國百萬箱以上品牌數量達到13個,形成“規模主導、兼具結構”的新競爭格局;另一方面,面向商務消費、禮品消費、高檔自吸、超前消費的新品風潮逐漸興起,白沙“和天下”、南京“至尊南京”等超高檔產品橫空出世,用千元級定價刷新市場對“高價值”的認知。
五、“十二五”時期:高結構大品牌擴張階段
“十二五”時期,我國逐漸從“經濟大國”邁向“有影響的經濟大國”,居民購買力持續提升、發展信心不斷增強。在“卷煙上水平”、“532、461”品牌戰略的引領下,中式卷煙品牌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芙蓉王、玉溪、黃鶴樓、利群、中華等高結構大品牌紛紛突破百萬箱,形成了“結構主導、兼具規模”的新局面。截至2015年,全國百萬箱品牌共17個,品牌質量實現質的飛躍,中華、云煙、芙蓉王、利群等4個品牌的商業批發市值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華品牌商業銷售收入達1600億元,創歷史新高),雙喜、黃鶴樓、玉溪、南京、白沙、紅塔山、黃金葉等7個品牌銷售額超過500億元。同時,高端高價位卷煙發展的“水分”逐漸被擠出,畸形消費、公款消費等逐漸壓縮。盡管產品的身份象征和“面子消費”依然存在,但炫耀性消費向真實需求轉變、非理性消費向自吸消費轉型的進程已悄然開啟。
六、2016年-2018年:調整維護、強化創新階段
“十三五”前半程,隨著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國際國內控煙履約工作的深入推進,卷煙市場容量拐點凸顯,傳統強勢品牌增長動力明顯減弱。此時,行業思維迅速從“擴量”轉向“提質”,從“粗放擴張”進入“調整維護”與“強化創新”。多數品牌開啟以品類創新穩定規模、以發展一二類煙提升結構的格局。尤其貴煙、嬌子寬窄、金圣等后發品牌憑借創新實現彎道超車,帶動行業掀起“創新驅動、結構優先、質量效益”的新風潮,推動我國卷煙品牌進入新一輪創新發展階段。
七、2019年-2023年:集群式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9年以來,煙草行業開啟品牌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全行業堅持中式卷煙發展方向,堅定推進“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戰略,以“136、345”品牌發展目標為引領,以“行業共育品規”為抓手,聚焦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品牌發展方向,穩步構建重點突出、集中度高、協調有序的中式卷煙品牌發展體系,品牌建設達到新高度。截至2023年,中式卷煙品牌呈現群體性“一類化、高端化”發展態勢,行業12個品牌的一二類卷煙規模超過100萬箱,13個品牌商業批發銷售額達到600億元以上。
四十余年的變遷,中式卷煙品牌從“拼品質”走向“拼內涵”,從“分散生長”邁向“集群領跑”,每一次轉型都是對時代需求的精準回應。而當歷史的指針指向2024年,新一輪洗牌的大幕已然拉開。過去的經驗,能為未來的突圍提供什么啟示?品牌又該從哪些方面尋找競速突破口?我們下篇接著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