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煙安陽卷煙廠制絲車間設備保障組,有這樣一群維修師傅們,他們不僅技術過硬、經驗豐富,更耐心細致、誨人不倦,善于通過“小課堂”,幫助青年員工實現“大成長”。
“巧手”補砂眼
找準位置、鉆孔擴眼、錐絲固定,維修班長鄭蘇勇在設備旁緊張忙碌著,動作行云流水、準確干練。短短十幾分鐘,循環水箱某處的漏點便被他“巧妙”地修好了。
這也給在一旁幫忙的維修工小錢上了一課。
“有處水管路的過濾器出現泄漏。”接到中控室焦急的電話后,維修班長鄭蘇勇迅速前往真空回潮機循環水箱部位查看。
“這個過濾器殼體有砂眼,有沒有備件?”把時針撥回到十幾分鐘前,接到維修電話后鄭蘇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這不屬于常用件,上周申報的備件暫時沒到貨。”
“沒有備件,我們也要想辦法修好。”鄭蘇勇說罷會心一笑,開始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
針對截止閥砂眼補漏,維修班長鄭蘇勇有“妙招”。只見他先是在漏點處鉆孔打眼,隨后兩手均勻旋轉并略加壓力使絲錐進給,最后在擰緊固定螺絲時加入密封墊進行防漏處理。這樣臨時處理后將過濾器安裝到管道上,泄漏問題不僅得到有效解決,也給備件到貨更換留足了時間。
“班長,你這巧妙的操作可是修舊利廢,起碼省了半個備件錢啊。”維修工小錢說道。
“企業就是咱的家,家里的一切都是辛苦得來的,哪個家庭不是‘縫縫補補’勤儉持家的,日子好了更不能忘了咱的‘持家之道’。”
樸素的維修理念,讓小錢深有感悟。師傅們的“一招一式”,是他們幾十年維修經驗和工作智慧;一言一行,更處處透著他們感恩企業、擔當奉獻的精神,而這也必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年員工,指引著他們前行的道路。
從不起眼的“針頭”看責任心
“小崔,這個饋電器是剛領的新備件吧?”班長石懷忠問道。“是新的,剛到貨。”這是一次工作間隙,電氣維修班長石懷忠和維修工崔建華的一次對話。
“模塊背后的插針貌似彎了,如果硬插入模塊背板針槽的話,可能會引起接觸不良,影響饋電器工作,一定不能忽視這個問題。”
說話間,石懷忠便拿起饋電器又仔細查看插針情況。只見他找來小型一字螺絲刀,小心翼翼地修復,一個小時過去了,饋電器的六根插針一一完成了矯正,隨后便徑直走向試驗臺,查看試裝后運轉情況。
從事電氣維修工作三十余年,面對諸多疑難雜癥,細致入微一直是石懷忠屢屢快速致勝的訣竅。他常教導青年員工,要把每一項基礎工作做到位,在不間斷的維護過程中,熟知、掌握各種模塊備件的工作原理,這樣才能練就過硬的維修技能。
從“小針頭”上,崔建華學到的是石師傅數十年如一日長期積累的強烈責任心。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工匠精神在電氣維修工作中的體現。
讓小氣泡“幫忙”查漏
“張師傅,真空回潮機A箱滑窗閥壓縮空氣管路有漏點,無法精確定位。”2月份的一天,在維保真空回潮機時,青年維修工小羅發現了問題。
“那咱用‘土法’試試看!”由于泄漏量很小,張師傅在仔細排查了壓縮空氣管路后,也沒有發現明顯的泄漏,便建議用洗潔精稀釋液涂抹管道的方法查找漏點。
小羅很快找來洗潔精,稀釋后將其涂抹到管路表面,沒一會兒,便看到一些小氣泡逐漸變大。漏點無處遁形,快速定位后,張師傅立刻對連接處再次進行了密封處理,滑窗閥執行機構不再反復動作,迅速開啟到設定開度。
“張師傅,這個方法可真方便,B箱的滑窗閥壓縮空氣管路好像也有點泄漏,我去試一試。”小羅拿起剩余的試液,現學現用了起來。很快,另一個泄漏點也被偵測出來,密封處理后設備恢復正常。
師傅們的經驗和智慧,在處理故障時不經意間便呈現出來,在日常工作中潤物無聲般的傳遞給身邊的青年員工。
“干工作一定要多觀察、多思考,有時候,簡單的‘土方法’同樣適用于維修現代化的‘大設備’,我要用潛心修煉的心態在點滴小事兒中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能力,真正練就服務金葉制造的本領!”事后,小羅在維修筆記中這樣寫道。
從學徒骨干到為人師表、從事必躬親到現場指導、從深思苦學到傾囊相授。角色雖不停轉換,但不變的是他們在工作中的擔當有為、身體力行的傳承教導。
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還有更多的鄭師傅、石師傅們出現,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言傳身教,在火熱的工作實踐中星火相傳,為企業青年員工迅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