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工房屋頂與停車棚上安裝的6300余塊光伏板,將日光轉化為工廠運轉所需的電能;卷包車間的生產區內,循環使用的煙箱與煙盒井然有序地碼放在一起,等待從包裝機臺上“重新出發”……近日,走進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襄陽卷煙廠,濃濃“綠意”撲面而來。
自2023年6月整體搬遷以來,襄陽卷煙廠明確綠色物流發展方向,以“平臺歸核+數據治理+技術賦能”為攻關核心,加強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物流設施,系統謀劃“智能作業”“綠色倉間”“黑燈倉庫”等,推進物流全鏈路自動化運行,加快建設綠色柔性、精益高效、智能協同的現代化物流體系。
作為貫通全廠產供銷鏈條的神經末梢,襄陽卷煙廠物流車間秉承“為企業生產經營作保障,為行業物流作貢獻”的使命,以易地技術改造項目為契機,大力推動倉儲布局集中化、物流運行智能化,逐步實現了工廠物流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
工廠內,三座高架庫、三座原料醇化庫、一座中心庫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承擔著新廠原料、輔料、成品的倉儲與轉運功能。
“過去,我們的倉庫布局分散,倉庫間距較遠,物流作業一直跨區運行,成本居高不下。技改后的新廠倉庫相對集中,作業效率有了顯著提升。”物流車間主任張軍介紹道,“新廠還升級了原料、輔料、成品的倉儲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了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的智能運維模式,實現了作業自動化、管理數字化、決策智能化。”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牽引,襄陽卷煙廠借助數字化力量深化要素利用方式、重構物流生產流程、調整貨運能源結構,持續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協同、同步升級。
通過分析高架庫設備運行數據,襄陽卷煙廠進一步摸索出了數據賦能業務的路徑。他們建立物流數字孿生系統,將實際數據代入系統模型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算法,更新設備運行數據模型,對高架庫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評估。同時,他們實時統計反饋物流關鍵指標數據,輔助物流管理人員解決問題、進行決策,使業務和數據形成互相增益的閉環,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原料、輔料與成品能夠自動輸送至生產線的上中下游,不必人力來回轉運即可滿足車間連續生產需求。
如果說原輔料與成品倉庫是車間生產線的“造血器官”,那么新廠倉庫間的輸送連廊便是工廠新造的“毛細血管”。
高架庫與輸送連廊提高了物流供應能力,也推動工廠向“綠”而行。物流庫區內,全自動化的作業模式使庫間所需的燃油車輛逐步被淘汰,一輛輛電動車在庫間穿梭,運載著一垛垛原料托盤,正接替“人力”成為“主力”。除連廊外,工廠其他工作區域也全部采用電動車或AGV小車進行物料運輸,真正實現了“零污染”。
運輸和倉儲均是物流活動的重要內容,除了要在“運”字上做足文章,綠色供應鏈建設還需解決倉儲環境管理的問題。作為農業作物,煙葉原料的存儲與養護更需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提高倉庫防蟲效果,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在堅持低碳發展的整體思路下,襄陽卷煙廠開啟了原料倉庫綠色養護模式的新探索:區防、庫控、垛殺。
他們通過開展“煙葉醇化質量管理與出入庫策略應用研究”項目,完善貨位布局、改進碼垛方式,促進倉庫動態管理,倉儲庫容利用率提升10%;實施“四位一體”低排放的機械調控貯存養護模式,變“整倉大環境”為“垛位小環境”,進行小垛位精益管理,有利于減少蟲情交叉,同時引進更為環保的充氮殺蟲技術,極大減少了環境污染。
除了碼垛方式與殺蟲方式的變革,原料養護的思路也經歷了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轉變。“之前的防蟲手段是遠遠不夠的。”談起原料倉庫的“生態防蟲”,物流車間質量管理員申紅升津津樂道,“我們只允許庫區周圍種植防蟲植物,庫內容易長蟲的水池管道、容易進蟲的縫隙也都進行了治理和優化,力爭從源頭上遏制煙蟲生長。”
原料存儲不斷優化,庫房節能也亮點突出。煙葉原料養護對溫濕度要求苛刻,空調耗能大是久攻不下的難題。對此,工廠持續做細能源管理,制定能源消耗管理要求,精準、及時啟停空調系統;在原料倉庫內加裝智能窗戶,當室外溫度滿足養護需求時,倉庫窗戶可“一鍵開啟”,利用自然通風減少能源消耗;在設備各關鍵環節加裝節流閥、流量計,確保能源隨時可控。
綠色物流是現在式也是未來式。襄陽卷煙廠表示,將持續按照精益高效、協調共享、綠色循環的發展方向,通過探索節能減排新技術新應用、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建設、優化綠色倉儲養護方式、推動運輸資源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生態型、節約型、環保型”的綠色物流轉型發展之路。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