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專家認真答疑,臺下青工踴躍發問;辦公室內,員工正伏案疾書,設備應急操作手冊正逐漸成形;生產現場,一群手持工具的青年正圍在設備旁,看師傅進行保養和維修;討論室內,專家與成員圍坐,針對QC項目展開深入討論……在湖南中煙常德卷煙廠制絲車間,這一系列生動實踐,為以設備為核心的青年領題項目注入第一股青春動能。
深耕理論,“新課堂”夯實知識滿格基石?
“雙講課堂就像順滑油,讓我與切絲機設備的“齒輪”精準契合上了!” 剛輪崗至切絲崗位的蔡其瑞說道。制絲車間團總支以團建帶動設備學習,通過打造雙講課堂構建即時反饋機制,專家和技術員采取“面對面交流+點對點突破”的模式對設備理論與操作難點進行答疑解惑,疏通難點、堵點問題,課后專人進行匯總和提煉,幫助青工深入消化,打通書面知識與實際設備的“最后一公里”;聚焦設備應急處理,車間在部分工序試點開展設備應急操作指南編寫工作,引導青工變被動輸入為主動輸出,結合工作實際編寫設備應急操作指南。 “編寫設備應急操作手冊是一個雙向受益的過程,我對設備突發性故障的處理能力提升,同時也為其他操作工提供了實用資料。”操作工李嘉蕾說道。目前累計8人參與編寫工作,已完成加香、儲絲和除塵三道工序的設備應急操作手冊,并創新性地制成H5。
技術員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教學 蔡雅馨攝
精益實踐,“實訓場”錘煉技能滿格鋒芒?
聚焦多能工培養,車間擬定全年設備保養、維修學習計劃,全面帶動青年員工深度參與設備年度保養,結合“標準作業”模式建立“輪換各工序+承包本崗位”的培養機制,科學利用目標激勵、物質激勵等手段調動青工積極性,逐步由“單向教學”向“師生一體化成長”轉變。常態化開展設備維修跟班學習,引導青工利用周末時間向維修技術員和電氣技術員學習設備檢查、設備維修和零件更換等,并結合體會形成學習日志,點亮青工設備維修“新能力”,拓寬青工職業發展渠道,推動設備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轉化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通過參與周末維修跟班學習,我對現場設備的了解加深,一方面是復雜設備的內部構造詳解,另一方面是設備易發生故障的部位、原因和維修方法,讓我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去注意這些關鍵部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年員工唐漢說道。目前周末踐悟課堂累計42人次參與,青工技能水平、維修經驗得到顯著提升。
維修工向青工講解設備檢查要點 曾家琪攝
創新改進,“新本位”開辟創新滿格路徑?
“人才是工廠發展的第一資源,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頂格發揮項目帶頭作用,要在項目推進中夯實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在資源共享中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有機銜接、深度融合。”依托“三微”創新工作平臺,制絲車間聚焦“微小創新、微小改進、微小項目”,構建“訂單式”質量改進模式,車間、班組發布揭榜任務,引導青工在工作中針對設備改進的難點、堵點、卡點問題進行創新改進的思考,積極揭榜,同時設置管理小組實時跟蹤與指導,針對性提供建議和幫助,并審核改進項目,發放積分獎勵,讓創新需求與資源供給精準對接,讓積分激勵與創新活力同頻共振。
截至目前,該車間已有27項課題順利結題,員工創新創效活力得到充分激發;車間主動高位嫁接優質資源,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引導青年員工組成QC攻關小組,深度參與到項目課題的撰寫與發布中。車間開展創新改進課題共35項,多項課題成果獲省質協QC小組成果一等獎、全國六西格瑪優秀項目案例、TnPM設備管理智能化典型案例,累計獲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
專家向QC小組提供項目指導 曾家琪攝
在常德卷煙廠這片熱土上,青年領題項目已落地生根,結出創新與活力之芽,未來,常德卷煙廠將繼續把好設備學習這一“關鍵變量”,秉持人才本位理念,通過構建更完善的“頂格”機制,推動實現人才自我的提能升級,讓青年人才“破土生花”,為工廠發展結滿人才“碩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