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新業薄片公司積極鼓勵員工開展“頭腦風暴”,在煙草廢棄物多用途利用領域深耕細作,不僅打造出低碳循環的實踐樣本,更構建起充滿活力的職工文化生態圈,讓綠色理念與創新精神在每一個崗位上生根發芽。
變廢為寶:基層智慧構筑綠色屏障
2024年8月的公司職工創意成果發布會上,42項來自5個部門的創新作品集中亮相,成為展現職工首創精神的生動注腳。車間員工劉李侃帶來的“煙草污泥陶粒”項目尤為亮眼,黝黑的污泥經過特殊工藝處理,變身承載綠植的陶粒基質,紅色果實點綴其間,既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又為“綠水青山”增添了一抹生機。這一成果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折射出基層員工對綠色發展的深刻理解。
圖為創意作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華網發 劉李侃 攝
機械維修工張翼則用廢舊磨片、齒輪等材料,打造出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美感的時鐘。他巧妙地將維修設備剩余的邊角料轉化為創意載體,噴銀漆的磨片化作鐘盤,木質數字與齒輪指針相映成趣,時鐘機芯的巧妙安裝更體現出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在張翼眼中,“惜時”既是對廢舊材料的珍視,更是對創新機遇的敏銳把握。這種將日常工作與低碳理念深度融合的思維,正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生動寫照。
智匯創新:跨域融合激發文化活力
當傳統維修技藝遇上現代科技,創新的火花在跨學科融合中迸發。維修班組面對“廢舊物品最大化利用”的課題,主動突破技能邊界,從手工維修到自動化設備維護,從機械原理到數據分析,新一代能工巧匠正用多元技能重塑崗位價值。車間創意班組的IC塔模型復刻項目,便是這種跨界思維的典范。他們按1:50 比例還原污水站核心工藝,將擬態水循環系統、顆粒菌種等專業原理轉化為可視化模型,讓復雜的污水處理流程變得通俗易懂。這不僅是技術知識的具象化呈現,更成為職工交流創新理念的文化載體。
在廠區的空閑區域,一場關于“空間再造”的創意實踐悄然展開。2024年至2025年間,經典薄片車間員工自主設計、布置,將閑置空間打造成集人文自然、手工創意與社交活動于一體的多功能區域。“蛻變”“笛韻”“飛躍新一線”等藝術作品各具深意,用薄片、煙梗、廢棄干網制成的“新葉橋”象征產業升級的破繭之路;老職工的改進工具與年輕工匠的3D打印件并列展示,訴說著傳承與創新的共生共榮。這里不僅是作品陳列的展廳,更是職工分享創意、碰撞思想的精神家園。
圖為新業薄片公司創新創意園。新華網發 文龍 攝
精神永續:創新基因融入文化血脈
漫步廠區,處處可見職工創意的印記。文化長廊里,車間員工文龍的寄語“真正的創新永不會結束,它應該像野草一樣,在每個人心里瘋長”道出了全員創新的理念。手工創意展示區中,作品附帶著創作背后的故事,記錄著從靈感閃現到實踐落地的全過程。這種“人人都是創新主體”的文化氛圍,讓修舊利廢不再是簡單的成本控制手段,而是升華為追求卓越的價值認同。
從煙草污泥到生態陶粒,從廢舊零件到創意時鐘,從工藝模型到藝術裝置,職工們用雙手詮釋著“綠色即財富,創新即動力”的發展哲學。這場全員參與的“創新馬拉松”,既是公司踐行低碳理念的生動實踐,更是對職工主體地位的深刻詮釋——當每個崗位都成為創新的起點,當每份創意都得到尊重與滋養,綠色低碳的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職工文化生活也將在創新賦能中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這家公司正以職工智慧為筆,以綠色創新為墨,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勾勒出獨特的文化底色。這里的每一次改進、每一份創意,都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演繹,更是對“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有力踐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