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澳大利亞墨爾本到荷蘭卑爾根奧普佐姆,從德國柏林到法國科西嘉島,菲莫國際在過去10年系統性地退出了西方傳統卷煙制造陣地,同時向東亞、東歐和非洲投入超過50億美元新建或改造22個生產基地。這種看似矛盾的產能大遷徙背后,隱藏著全球煙草行業最深刻的戰略轉型邏輯……
2025年4月,當菲莫國際(PMI)宣布完成波蘭克拉科夫工廠的現代化改造時,這座投資2.55億美元的新興生產基地已成為其全球制造網絡的關鍵節點——既能滿足波蘭本土需求,又可向歐盟、日本等市場出口加熱煙草產品。而就在幾個月前,菲莫國際剛剛關閉了位于德國柏林和德累斯頓的兩家傳統卷煙工廠,為這段持續十年的“關舊開新”戰略再添注腳。
從澳大利亞墨爾本到荷蘭卑爾根奧普佐姆,從德國柏林到法國科西嘉島,菲莫國際在過去10年系統性地退出了西方傳統卷煙制造陣地,同時向東亞、東歐和非洲投入超過50億美元新建或改造22個生產基地。這種看似矛盾的產能大遷徙背后,隱藏著全球煙草行業最深刻的戰略轉型邏輯。
成本與需求的雙重遷徙:煙草制造業的地理重構
菲莫國際近10年關閉的歐洲工廠名單讀起來像一份工業“墓碑”名錄:澳大利亞墨爾本(2014)、德國柏林(2019)、荷蘭卑爾根奧普佐姆(2016),以及即將關閉的德累斯頓工廠。這些關停背后是觸目驚心的產能數據——僅柏林工廠就曾擁有400億支年產能,相當于德國全年卷煙消費量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東歐和亞洲的新興工廠正在快速填補產能空缺。波蘭克拉科夫工廠經過2.55億美元改造后,成為IQOS煙彈供應歐盟、日本市場的樞紐;菲律賓新工廠3.5億支的年產能專門服務東南亞市場;而坦桑尼亞新建的卷煙工廠,則瞄準了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年穩定增長3.2%的煙草消費市場。
這種地理重構遵循著嚴格的成本效益法則。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波蘭制造業平均小時工資(12.3歐元)僅為德國(35.4歐元)的三分之一,而菲律賓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至2.1美元/小時。菲莫國際通過將勞動密集型環節向低成本地區轉移,每年可節省約3.8億美元生產成本。
產品革命:從卷煙到減害產品的生產線蛻變
在意大利克雷斯佩拉諾,菲莫國際投入10億歐元建造的“制造與技術中心”堪稱煙草業的“未來實驗室”。這里每條價值2500萬歐元的全自動生產線,能以每分鐘500包(1萬支)的速度生產HEETS煙彈,精度達到微米級——這是傳統卷煙設備無法企及的精密制造水平。
這種轉型伴隨著痛苦的產能置換。菲莫國際在2021-2025年間,將傳統卷煙產能削減了23%,同時加熱煙草產能激增187%。希臘Aspropyrgos工廠的蛻變極具代表性——2017年前這里還主要生產萬寶路卷煙,如今已成為向40多個國家出口TEREA煙彈的“超級工廠”,其出口日本的煙彈甚至占到希臘對日煙草出口的80%。
但技術轉型的代價高昂。菲莫國際在德國的工廠重組導致3.55億美元稅前損失,其中2.65億美元用于員工遣散。這種“創造性破壞”正在重塑煙草制造業的技能需求——在羅馬尼亞Otopeni工廠,工程師占比從2017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43%,反映出產業對自動化、材料科學人才的渴求。
產業鏈控制:從煙草種植到設備制造的垂直整合
菲莫國際在波蘭的布局展現了對產業鏈的深度掌控。通過從當地農場采購4萬噸煙草,并采用Radom制造的專用設備(國際煙草機械公司),克拉科夫工廠實現了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本土化生產。這種模式正在新興市場復制:在巴基斯坦,菲莫國際逐步實現ZYN尼古丁袋的本地化生產;在坦桑尼亞,其承諾每年采購1200萬公斤煙草,直接捆綁新建工廠的原料供應。
這種垂直整合帶來顯著效益。菲律賓新工廠通過采購1.2億美元本地煙草,將原料運輸成本降低40%;而埃及工廠的收購(3260萬美元)使菲莫國際能繞過關稅壁壘,在北非市場獲得成本優勢。值得注意的是,菲莫國際通過持股埃及東方公司14.7%的股權,實現了對當地煙草流通渠道的滲透,這種“資本+制造”的雙重控制,正在成為跨國煙草公司的新玩法。
地緣博弈:戰爭、貿易壁壘與產能布局
烏克蘭危機生動展示了地緣政治對制造業的影響。菲莫國際哈爾科夫工廠因缺乏防空洞被迫停產,新投資的3000萬美元利沃夫工廠雖然產能僅為原廠的60%,但其靠近波蘭邊境的地理位置,確保了在沖突環境下仍能維持80-90%的國內供應。這種“近岸外包”策略同樣體現在塞爾維亞工廠的布局——通過投資1億美元建立煙彈生產線,菲莫國際既規避了歐盟關稅,又享受了塞爾維亞與歐盟自貿協定的優惠。
東南亞則面臨不同的挑戰。菲律賓新工廠投產之際,正值該國嚴厲打擊非法電子煙(2023年緝獲價值4800萬美元違禁品)。菲莫國際通過本地化生產合法加熱煙草產品,既響應政府監管要求,又搶占市場份額。這種“監管套利”策略在印尼同樣顯現,其2.4億美元的Sampoerna工廠改造,專門針對該國2023年出臺的電子煙新規設計。
行業啟示與未來展望
菲莫國際的制造版圖重構揭示出三個確定性趨勢:一是煙草制造業的“去西歐化”不可逆轉,東歐-東南亞-非洲的新三角格局正在形成;二是減害產品產能建設已進入“軍備競賽”階段,到2028年全球加熱煙草市場規模預計達850億美元,將催生更多超級工廠;三是產業鏈控制權爭奪愈演愈烈,從坦桑尼亞煙草田到波蘭機械車間,跨國巨頭正在編織更緊密的供應網絡。
然而這種轉型也暗藏風險。菲莫國際在德國的勞資糾紛(導致數月停產)警示著產業轉移的社會成本;而監管仍存不確定性。正如菲莫國際CEO奧爾扎克所言:“我們正在建造的不僅是新工廠,而是一個能同時生產過去、現在和未來產品的彈性網絡?!边@場制造業遷徙的終局,或將決定誰能在煙草業的新舊交替中贏得未來。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