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桃樹漫山遍野的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拉烏鄉,有一位名氣不小的“85后”煙農,依靠著種植烤煙和自己辛勤的勞作,不僅養活一個家,還帶動周邊群眾在深山里致富增收。他就是云南省賓川縣拉烏彝族鄉來鳳溪村煙農李金利。
李金利,33歲,由于家庭并不富裕,初中畢業后便輟學了。2005年,他結合實際情況,經過反復對比研究,選擇風險小、收益高的烤煙種植產業。然而,自己摸索種煙并沒有想象得順利,缺少經驗造成的管理不善讓他在前幾年收益不高。
在遭受了“種不好”“烤不好”的雙重打擊后,李金利痛定思痛,積極參加賓川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和當地煙站組織的各類培訓,從“整地、移栽、水肥管理、打頂抹杈、煙葉采收、密集烘烤”等環節全流程按照煙技員的指導進行標準化操作;將煙站教授的知識結合種煙實際進行總結分析。種煙過程中,他不懂就問,虛心向村里有十多年種煙經驗的職業煙農請教;請老煙農到自家地里查看煙苗長勢,找出差距與不足;實行精細化管理,詳細記錄煙葉變化,干濕溫度,不斷總結經驗與方法。
付出就有收獲,接下來的幾年里,在煙技員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李金利的種植技術越來越好,收益也節節攀升,走上了科技鋪成的致富路。2022年李金利預計種植烤煙16畝,從烤煙種植的“貧困戶”變成“優質戶”,依靠著不斷增長的科學知識和煙草公司的科技力量,成為科技興煙示范戶,他也將自己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分享給身邊的群眾,從最初的種煙“小白”一躍變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煙能手”。
“我種煙其實沒什么秘訣,非要說的話那就是靠科技。”被問到成為種煙能手的秘密武器時李金利答道。他補充道:“煙草公司每年在移栽前都會組織召開培訓會,告訴我們每年有什么最新科學技術,配方施肥、滴灌、蓋膜技術……我都是在這些會議上學到的,一定要相信煙技員的指導,他們這么多年的技術積淀準沒錯,你看我這幾年煙葉質量好,全靠科技興煙,技術落地。”
2022年,拉烏煙站的煙苗移栽現場會選擇在了李金利家的煙田里召開。李金利的小貨車停放剛硬化完的水泥路上,車里整整齊齊碼放著他從煙站領取的肥料,地膜等生產物資。李金利在煙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向其他煙民演示如何理熵、打塘、安裝滴灌帶、配肥料水、覆膜等一系列煙苗移栽流程,手腳麻利,動作靈活。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賓川縣局(分公司)在培育職業煙農上下的功夫初見成效,像李金利這樣的年輕煙農正逐個嶄露頭角。他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這批年輕煙農得益于科技興煙,靠自己雙手增收致富。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