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22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明舉行。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申報的"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云南素有"煙草王國""行業原料第一車間"的美譽。長期以來,繁殖快、危害重的蚜蟲給煙葉生產造成很大困擾。為破解這一難題,云南煙區早在10多年前就已實施了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研究。連日來,記者跟隨蚜繭蜂獲獎成果轉化運用調研組前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等地采訪,了解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對煙田以及大農業的積極作用。
科研人員正在培育蚜繭蜂
放蜂入田煙葉質量有保障
7月12日一早,調研組來到祿勸縣綠槐烤煙連片大田,沿路皆是郁郁蔥蔥的烤煙。煙田里,旺長期的煙株生長均勻,煙葉隨風搖曳。
剛吃過早飯的煙農徐建雄顧不得休息,一頭扎入煙田查看煙葉長勢,衣衫雖被汗水打濕,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防治效果怎么樣?"徐建雄滿臉喜悅地回答調研組的問題:"多虧煙草部門為大家發放這些'小家伙'消除蚜蟲危害,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這幾年煙葉質量高,價錢也能賣起來。"
徐建雄口中的"小家伙"就是"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科技成果的結晶——蚜繭蜂。
"繁育蚜繭蜂需要先培育寄主植物煙草。4月初開始播種,4月25日左右間苗,等煙苗長到貓耳期時接蚜,接蚜之后10天左右接蜂,接蜂10天左右,約到6月10日就可以準備包裝僵蚜產品了,然后通知各站點過來拿僵蚜,直接運輸到田里放蜂。"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楊海林博士說,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在云南煙田推廣多年,效果越發明顯。
開創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蚜蟲新路徑
"傳統的化學防治模式會增加蚜蟲的抗藥性,導致蚜蟲防治越來越難,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生物防治是解決蚜蟲防控難題的有效路徑,一頭煙蚜繭蜂可消滅50至100頭蚜蟲,是蚜蟲(煙蚜)的專性寄生天敵。"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余硯碧說,這一技術,就是將繁育的蚜繭蜂釋放到煙田里,蚜繭蜂將蟲卵寄生在蚜蟲體內,并逐步發育為幼蟲、蛹,直至羽化為成蜂。蚜繭蜂新生命誕生的過程,也是蚜蟲生命消亡的過程,從而達到"以蚜還蚜"、生物防治、持續控害的目的。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已經開始煙蚜繭蜂的利用研究,但因越冬保種等難題未能攻克,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2010年以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將“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列為重大專項加速攻堅,并加快推廣進程。
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圍繞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生態效應評價等方面,布局了16個重大科技項目進行專項攻關,近百名科技人員共同努力,探明了云南蚜蟲與蚜繭蜂種群分布特征、主要農作物蚜蟲危害規律,解析了蚜繭蜂寄生特性相關的重要基因家族和自然種群基因組遺傳多樣性特征,為技術研發和應用奠定重要理論基礎。
繁蚜、繁蜂、量產僵蚜、采集、儲運……經過科技人員不懈努力,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歷經10余年研究,創建了蚜繭蜂人工繁育技術、突破了冬季保種和提純復壯技術,破解了蚜繭蜂滯育調控技術瓶頸,創制了效率高、成本低的“成株繁蜂法”和“幼苗繁蜂法”。在此基礎上,創建了均質繁蜂—無損收集—高效分選—自動計數—精準分裝—儲運釋放一體化僵蚜產品開發及應用技術體系,形成了繁、收、儲、運、用全鏈條專利技術,實現了農田生態系統蚜蟲的高效精準生物防控,開創了一條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蚜蟲的新路。
推進生物防治發展生態農業
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的核心內容為國際首創,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實用性,有技術標準引領,有產業化平臺支撐,輻射整個大農業。
彌勒市新哨鎮新哨社區村民李汝家去年冬季種下的玉米,眼下已長至將近2米高。在李汝家看來,玉米雖然好種、好管理,卻害怕蚜蟲,對于抽穗期的玉米來說,防治蚜蟲是田間管理的關鍵。
“農作物上的蚜蟲與煙葉的煙蚜同屬蚜科,投放一次蚜繭蜂可以形成區域性防控?!奔t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自建的蚜繭蜂繁育基地技術員李紅玉介紹,這種“以蜂治蚜”的綠色防治技術除了用在煙葉生產中,多年來也用在了服務大農業上。
每年冬季,依托蚜繭蜂繁育基地,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專門為小麥、玉米以及蔬菜、桃樹等作物開展繁蜂放蜂作業,免費為村民送去僵蚜苗,開展技術培訓。
保山的油菜、通海的蔬菜、祿勸的陽光玫瑰......隨著蚜繭蜂產品從煙草走向大農業,該項目以生態農業的方式,助力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眼下,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從云南推廣到全國,從單一作物應用到多種作物,并實現了周年繁蜂全年放蜂,累計應用超2億畝,在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糧食、水果等非煙作物上累計應用1億畝,100萬戶以上的農戶從中受益。
聲音
項目推廣以來,在中評鑒評、高級專家咨詢會上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等認可。
該技術路線合理,方法科學,組織有力,管理規范,建議進一步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
該技術從理論到實踐,從研發到應用取得全面成功,為其他作物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該技術成果顯著,應用價值高,為生態農業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