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自1958年在山東省益都縣(現青州市)成立以來,始終肩負著推動煙草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2004年整體搬遷至青島以來,煙草研究所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科技平臺體系全面建成、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入、原始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加強農業科技原始創新
煙草研究所始終將科技創新工作擺在全局核心位置,鼓勵、支持科研人員堅持問題導向,積極開展前瞻性、戰略性、關鍵性科研攻關,服務國家和行業重大戰略需求能力持續提升。目前,煙草研究所實施國家和行業各類科技項目年新增100余項,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項,農業農村部、山東省、中國農業科學院項目183項。
作為技術依托單位,煙草研究所先后牽頭組織實施了“經濟作物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重大專項課題研究等一大批全國性協同攻關任務。2013年,煙草種質資源與生物育種、煙草智慧農業、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等6支創新團隊納入國家科技創新工程穩定支持。2024年,牽頭承擔中國農科院科技支撐中央一號文件工作任務6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9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項,獲批立項數均創歷史新高。
夯實創新平臺體系
煙草研究所科學布局科技平臺建設,平臺支撐效能顯著提升,形成了服務種質資源與生物育種、鹽堿地資源挖掘利用、綠色低碳等領域,涵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32個創新平臺體系布局。自2004年國家煙草改良中心獲批建設,農業農村部煙草生物學與加工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22個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依托煙草研究所先后建成。2013年,行業啟動首批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行業煙草病蟲害監測與綜合治理等多個重點實驗室依托煙草研究所建設。2022年,國家煙草中期庫、國家農業環境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山東)進入首批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序列。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以煙草領域的國家合作為切入點,煙草研究所在生物育種、現代農業等領域與多家世界一流科研院所、高校和國際科學研究中心開展了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多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共建實驗室,與6家俄羅斯機構聯合共建青島中俄未來農業研究院。
原創性成果加速涌現
2004年以來,煙草研究所先后獲科技成果獎勵80項,2015年繪制完成我國煙區有害生物與有益生物資源多樣性分布圖,獲中國煙草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后出版著作81部,發布標準29項,培育煙草新品種24個,發表學術論文2351篇,以第一完成單位在學科排名第一及影響因子大于8的期刊發表121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達40.7,發表于《自然·催化》雜志封面,高水平科技論文產出連續四年實現翻番增長,實現CNS子刊發表的突破。截至2024年9月底,煙草研究所植物與動物學科領域已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前列。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多年來,煙草所扎根科研探索沃土,致力于推動煙草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譜寫了輝煌的篇章。下一步,煙草研究所將繼續勇攀科技高峰、破解發展難題,為加快推進行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農業科技強國作出新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