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的車后面的右車胎漏氣了,你快幫我看看。”“好嘞,你先把車停好,我馬上來。”話音剛落,岳剛起身拿工具,用千斤頂將汽車頂起來,嫻熟地把車輪卸下,放上剝胎機退出輪轂,從輪胎內壁找到漏氣點后轉入補胎操作。
岳剛在修補輪胎。陸肖蓉 攝
岳剛今年55歲,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異龍鎮冒合社區岳家灣村人,經營這家輪胎店已有十年時間。
早年,岳剛開過拖拉機、跑過長途貨運,后來在昆明的一家私營貨運公司當車管員。幾年后,因公司經營出現困難,他選擇回鄉創業。
2014年,岳剛回到石屏后,了解到當地僅有的幾家品牌輪胎店都開在縣城邊上,便決定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在靠近城中心的位置開一家品牌輪胎加盟店。
補胎是門手藝活,入門容易,但做好做精卻不易。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鉆研,岳剛的補胎手藝被越來越多的人肯定。
幾年后,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岳剛輪胎店的生意大不如從前。2017年,他縮減輪胎店的經營面積,把約90平方米的店面隔成兩間獨立的店鋪,一間繼續經營輪胎,另一間用來賣雜貨,以便增加一份收入。此時,岳剛在外打工的妻子也回到石屏,和他一起經營兩個店鋪。
岳剛的輪胎店。陸肖蓉 攝
論補車胎,岳剛是行家,但經營百貨店,他卻是個“門外漢”。
雜貨店開張后,生意遲遲不見起色。石屏縣煙草專賣局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結合店面位于住宅區的優勢,在貨品選擇、陳列及提升銷售技巧等方面提供指導幫助。很快,雜貨店的生意步入正軌。在夫妻倆的用心經營下,雜貨店贏得了不少回頭客,填補了輪胎店平平的生意,一家人日子有了盼頭。
“師傅,我在回城的路上車胎爆了,能過來看看嗎?”岳剛經常會接到外出換車胎的電話,只要手里沒有急著辦的活計,他一般都會馬上出攤,“開車人最怕車子半路出故障,自己干的就是這個活計,容不得推辭。”
補胎的步驟看似簡單,但每一步都馬虎不得。平常沒有客人光顧時,岳剛便拿上一條舊輪胎在工作臺上練手。“現在雖然來我店里補胎、換胎的人沒有以前多,但只要有活計,我都會認真對待。”岳剛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