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以來,實體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特別是在數字經濟形勢下,無論是大店還是小店,都面臨著很大的經營壓力、生存挑戰和競爭壓力。有的頂不住壓力只好關門歇業,而更多的實體零售店則是想辦法進行轉型。面對尷尬的經營狀況,他們不斷進行經營模式的改變。通過轉型升級,讓店鋪的經營更貼近消費者,實現與顧客的無縫對接,突破經營瓶頸,為自己的店鋪迎來回暖的時機。
01 于老板:滿足多元需求,向多種經營轉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他們在進店購物時,希望能夠快捷、方便地購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過去,我的店鋪經營品種比較單一,許多商品數量少,規格不全,不能滿足各種顧客的消費需求,這就影響了他們的購物興趣和心情。通過和顧客溝通與交流,我決定在商品寬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在增加商品類別的基礎上,同時增加特色商品,提高顧客的購物興趣和回購率。
一是增加商品寬度和深度。商品的寬度一般是指商品大類的多少,深度則指某一類商品的品種多少。增加商品寬度是為了擴大消費群,而增加商品深度則是為了提升回購率。
首先,在卷煙品牌上下工夫。過去,我店里的銷售卷煙品類少,規格不全,整個店鋪里的卷煙也就有20多個品類。我在卷煙訂貨時,眼睛只盯著那些銷路好的品牌,但這些品牌訂貨時也往往有限制。由于我不懂得卷煙的銷售技巧,很多顧客來店里買煙時,他們需要的卷煙要不就是沒貨,要不就是賣完了。久而久之,一些煙民也不再到我的店里來買煙了。痛定思痛,我在向客戶經理請教后,增加了卷煙品牌的種類,從過去的20多個品類增加到50個,并做到緊俏卷煙與滯銷卷煙兼顧,外省煙和本地煙結合,從而豐富了卷煙品牌,拓展了品牌寬度。在保證數量和條均價成正比的前提下,我通盤考慮,合理訂購,滿足了不同煙民的需求。
其次,在特色商品上做文章。我到縣內幾個大型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系,購進綠色、環保、無公害的蔬菜、水果。那些無公害、不打藥、純綠色的商品一經上柜,就受到了顧客的青睞。同時,我還購進了散養笨雞蛋、夏涼宮面、金絲雜面、特色窩頭面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在店里設立專柜進行銷售,非常受歡迎。增加商品寬度和深度,讓店鋪的商品更加豐富,滿足了顧客一站式購物的需求。
二是用顏值提升店鋪形象。為了提升店鋪顏值,我重新對店鋪門頭、店招、色彩進行了設計裝修,通過色彩的吸引力和店招的醒目性來提升店鋪關注度。在色彩搭配上,我以亮色為主,與周邊店鋪形成鮮明對比,從而達到吸引顧客的效果。為了提升店鋪顏值,我還在商品陳列上發力,通過陳列營造出一種風采,賦予商品生機和活力,讓商品生動形象、有層次感,對顧客形成視覺沖擊,帶給顧客美好的購物體驗。
02 孫老板:打破傳統模式,向新零售轉型
傳統零售時代,消費者只能通過到實體門店貨比三家來選購商品,了解掌握的產品渠道、價格有限,可選擇的范圍狹窄,不利于零售業的發展。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接入,地域之間的距離限制被打破,空間自由得以實現,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貨比多家,用最少的花費購買到最優質的商品。為此,我瞄準這一需求,借助行業建設智慧終端的契機,探索從傳統零售模式向新零售終端轉型。我豐富了購買場景,通過直播帶貨、網上商城、小程序、微信社群等多種多樣的購物場景,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培養店鋪的私域流量。
一是通過雙線融合,提升零售水平。隨著顧客消費行為的“兩棲化”,如果實體店沒有線上業務和到家服務,就無法滿足顧客的便捷化消費需求。因此,實體零售采用雙線戰略是必然趨勢。線下實體店滿足顧客的購物體驗,線上展示店提供即時信息并與顧客交流互動,形成雙線并行、線上線下互補的良性循環。為此,我利用網上商城和小程序對店鋪商品進行宣傳推廣,完善線上營銷渠道。針對不同顧客推出不同的商品并附贈禮品,直接跳轉小程序下單,打通從創意營銷到帶動銷售的“最后一公里”。為了吸引顧客,我在微信群里發放補貼券、現金紅包等,增加吸引力,累積顧客數量。我還通過集贊、秒殺、助力等工具,幫助顧客增加線上玩法,開通多渠道銷售模式。
二是借力實體零售,提升購物體驗感。購物體驗感是指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整體體驗,包括購物環境、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品牌形象等多個方面。隨著消費的升級,顧客不僅愿意為高品質的商品買單,也更注重消費背后折射的購物體驗和趣味。因此,經營中,我在店內打造全面體驗場景,抓住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店內引入自然元素和文化氛圍,把視覺、味覺等元素融入其中,激發顧客的參與熱情,讓顧客在消費認同中產生購物激情。
03 孫老板:提升服務質量,向特色服務轉型
服務作為軟環境的體驗,是實體零售業不可或缺的利器。在這方面,傳統零售和新零售并沒有太大的差距,都需要發自內心地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作為傳統零售,在和新零售相比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服務就成為決定競爭勝負的因素。只有在服務上另辟蹊徑,體現店鋪優勢,并把顧客當親人、做朋友,才能感動顧客、留住顧客。
在經營中,我十分注重服務細節,通過優質服務來提升自己店鋪的特色,把服務當成實體零售的重要一環。
一是推出以“人為本”的暖心服務。經營中,我秉持“服務顧客零距離”的理念,在店內配備了共享雨傘、便民藥箱、血壓計、血糖儀等便民設備,為顧客提供冷熱飲水、應急充電、常備維修工具等暖心服務。另外,還專門為老年顧客準備了舒適的座椅,供老年顧客歇息之用。
二是實行“售后無憂”的放心服務。顧客買好東西之后,如果不想拎著大包小裹回家,我就立即安排人員送貨上門。這一服務并不局限于大件商品,一些小商品,特別是身體有殘疾、不舒服的顧客,如果有要求,我也會不打折扣地送貨上門。同時,暢通退換貨渠道,不問理由、不講條件,立即退換,用售后無憂的服務讓顧客放心。
在經濟整體進入深耕時期,實體店走向經營模式的轉型、創新是必然之路。零售業雖然面臨寒冬,但也面臨機遇。要想抓住機遇,就要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敢闖敢試,用“新零售”的思維來促進店鋪轉型升級,把重點和關注點放在品牌、文化、體驗與服務上。提高顧客體驗,改善營銷效率,讓傳統實體店快速轉型邁入智慧新零售時代,使自己的店鋪立于不敗之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