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窯火千年不滅,一直跳動著一股激情。醴陵釉下五彩瓷獨特的文化內涵,積淀了湖湘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秀美之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開發,不只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與時代合拍的一種表現形式。淥江書院山腳與一江兩岸景區交匯處有一家文創店,主要經營卷煙、釉下五彩瓷以及醴陵特色農副產品,這家店的老板就是年輕一代的工藝美術師——羅正華,他把非遺傳承融入了普通的生活,用釉色為自己的人生涂上色彩。
青衿為筆,讓青春“書”寫窯火新篇
創作中的羅正華
他是打小兒涂涂畫畫的,和釉下五彩瓷結緣,也是個機緣巧合。2013年,他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易龍華,正式成為一位與泥土、釉彩對話的傳承人。為了鉆研傳統,在別人臨摹一件作品動輒臨幾十遍的時候,他幾乎臨了整整12幅;為了創新,他又融入了現代繪畫理念和元素,從題材內容到表現手法上做出突破。“要拿好傳統技藝的這根‘棍兒’,可別讓年輕人覺得它‘不活’了。”憑借著這樣的信念,他逐漸成為了有方文創的釉下五彩總設計師,他的作品《瀟湘煙雨》瓷瓶也在長沙簡牘博物館展出,2017年,他參與設計的作品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亮相阿斯塔納世博會,為世人呈現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風采。即便獲得了如此多榮譽,羅正華仍然保留著對非遺文化苦心孤詣的心,他一直發愁:“非遺不能只停留在展柜里,得走進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去。”
小店為窗,讓非遺“活”在煙火人間
向游客介紹伴手禮盒
淥江書院中那一樹蒼翠的銀杏樹下,八百年書聲瑯瑯,百年窯火熊熊,共譜一曲穿越時空的文化樂章。于南宋時期創建、有著湘東地區最高學府之稱的淥江書院,曾培養出過左宗棠、李立三這樣的風云人物,書院中青磚黛瓦之中凝聚的不僅是“求實明理”的嚴謹學風,也有湖湘文化不墨守成規、開拓進取的內在靈魂。羅正華想讓更多人懂得釉下五彩瓷,2024年12月,他的淥江書院文創店在醴陵文旅局和株洲醴陵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指導下正式開業。為助力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羅正華以醴陵文化為藍本,設計生產和推出“五彩醴花”“東方醴遇”“紅色醴韻”“這廂有禮”四款“煙+瓷器”文創禮盒,釉下五彩歷經千年傳承的技法與醴陵這座城市獨特的印記濃縮于一盒之中。羅正華說:“每一款禮盒都宛如一面窗戶,從中可見醴陵山川、歷史與人文,我們希望通過文創禮盒,助力釉下五彩瓷更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體驗為媒,讓傳承“燃”在青春指尖
在畫瓷區體驗創作的樂趣
小店一角,“鄉村振興專區”上滿滿當當地擺放著醴陵特產,醴陵醬板鴨、官莊茶葉等等琳瑯滿目……羅正華特意把釉下五彩小茶罐和茶葉包在一起,取名為“湖湘味道”禮盒:“游客喝的是官莊的紅茶,用的是醴陵瓷杯,就是這個文化傳播最好的載體。這里是釉下五彩瓷展示的窗口,但更是非遺與年輕群體相遇的窗口。”
每到周末,店內的畫瓷體驗區總有一群孩子圍坐,他們拿著稚嫩的筆在畫瓷缸上涂鴉——有的畫淥江書院、有的畫釉下五彩花瓶,雖說不熟練,但筆觸中透著童趣。羅正華蹲下來指導:“釉下彩要先打輪廓再著色,像你們畫水彩畫一樣。”這就是羅正華最滿意的畫面——他開創了“非遺體驗課”,在非遺大師的指導下,游客可以自由繪制釉下五彩瓷坯,上釉后放入窯爐燒制,燒制完成后再免費郵寄回家。羅正華還定期開辦“非遺夏令營”,讓青少年來學彩繪技藝,很多小朋友第一次玩釉下五彩瓷就被迷住,這些小小的瓷瓶就像一顆顆種子,落在年輕群體心里。在羅正華的小店中,非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博物館文化,而是可觸摸、可體驗、可帶走的文化圖騰。他以年輕人的視角賦予其新解,讓釉下五彩瓷從“技藝”變為“生活”。他說:“傳承非遺不守舊,用古老的非遺和當下潮流對接,年輕人會互動、會創新,我們就給他們平臺。”
從深山窯坊到文旅小店,從傳統匠人到青春“守藝人”,羅正華用實際行動證明:非遺的流傳,不在塵封的舊紙卷中,而在創新的脈搏里;非遺的流連,不在高閣之上,而在活色生香的煙火之中。釉下五彩瓷要歷經烈火才能成華彩,而非遺需要青年人為爐、創意做焰。當年邁的老工匠將家傳顏料交予羅正華手中時,當 00 后大學生在體驗區留下屬于賽博朋克時代的瓷畫之時,千年瓷都的故事正在續寫新篇,而在這條始于東漢的文化長河里,像羅正華這樣的“守藝人”們正乘著青春之舟將非遺傳播至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