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的街巷里,三間煥然一新的店鋪成了街坊四鄰的“打卡點”——明亮的落地玻璃襯著簇新招牌,貨架上商品分門別類錯落有致,锃亮地磚上映射著來往的人流。這背后,是茶陵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容誠·愛心”工程的溫情落筆——通過硬件改造、技能培訓和長效關懷,為殘疾家庭、烈士遺屬、受災商戶重燃生活希望,讓舊店鋪煥發“新生”。
破繭:輪椅女孩的“希望小店”
志愿者幫助粉刷墻面
清晨七點,母親譚當嬌推開玻璃門,將輪椅上的女兒推到店門口,隨著新鮮空氣涌入,整間店鋪亮起燈光,開啟新一天的經營。
譚當嬌的女兒患有先天性腦癱,為給女兒生活保障,譚當嬌以她的名字開了這家小店。然而斑駁的墻皮、雜亂的貨品和昏黃的燈光曾讓顧客卻步。客戶經理易慶華在走訪中捕捉到這個家庭的困境——年過六旬的母親獨自照料無法自理的女兒,長子輾轉工地打零工,全家月收入不足2000元。
茶陵煙草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速制定并落實店鋪改造提升方案。開展愛心募捐活動,3天內共籌集善款18000元,同時志愿者全程參與店鋪設計、電路改造、墻面粉刷、鋪設地磚、招牌安裝等工作。7天后,舊店蛻變為全縣首家“容誠·愛心店”。改造后的小店宛若新生,新刷的白色墻面隔絕了往昔斑駁脫落的墻皮,溫暖的燈光取代了頻閃的老式燈管,嶄新的階梯式貨架讓商品如彩虹琴鍵般錯落有致。
更讓一家人感動的是不間斷的“陪跑計劃”——客戶經理易慶華每月都會帶來新的經營秘籍:時令商品的黃金陳列、社區團購的接龍技巧、跨價區換購的操作方法……
“生意比之前好多了,現在顧客都說我的小店有城里店的樣子。” 譚當嬌的笑容映在光潔的玻璃柜上。
守望:九旬烈屬的“時光雜貨鋪”
陳禾生老人贈送手寫感謝信
“我寫了一封信,感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關懷和照顧!”九旬老人陳禾生顫巍巍遞出紅紙,紙張邊緣還沾著鋼筆漏墨的痕跡。
陳禾生兒子陳小平于1989年在邊疆建設中積勞成疾因公犧牲。三十余年來,老人守著墻體開裂、招牌歪斜的小店,如同守護塵封的時光膠囊,依稀保留著陳小平離家參軍時候的模樣。茶陵煙草改造團隊以“修舊如舊”的巧思賦予店鋪新生:原木貨架經深度清理后保留歲月質感,地面抬升8厘米消除門檻落差,雜亂的貨品在分區標識引導下規整為卷煙區、零食區和日用品區。最動人的是東墻展陳——兒子陳小平的一等功獎狀經專業裝裱,成為店鋪最明亮的所在。
更讓老人暖心的是“銀齡課堂”,客戶經理曾小二與陳禾生老人建立了一對一的幫扶聯結,從商品布局到卷煙陳列到經營理念再到生活關懷,每一步都有客戶經理的傾情參與。每月第一周,曾小二都會驅車20公里上門服務,不僅教老人使用智能訂煙系統,還操心他的話費套餐、清理手機垃圾軟件,反復叮囑老人不要輕信陌生短信和鏈接,有問題隨時找他。
“這孩子跟我親孫子一樣貼心。”陳禾生老人談起客戶經理曾小二,眼里滿是慈愛。
重生:焦土上綻放的“安心驛站”
志愿者整理店面
在茶陵縣界首鎮墟上,劉忠仁的超市曾是街坊們最熟悉的風景。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將二十年積累燒成焦黑廢墟,價值三十萬余元的貨物在火光中化為灰燼。
客戶經理尹勇平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趕上現場,在焦黑的水泥地上,用手機拍下每個受損角落,連夜整理出受損清單。第二天清晨,茶陵煙草客戶服務分部就收到了這份報告。
隨后,茶陵煙草迅速成立愛心幫扶隊,并制定“135”應急響應機制:1天內抵達現場,3天內完成損失評估,5個工作日內落實幫扶措施。專賣人員送去了新補辦的卷煙零售許可證,裝修隊負責安裝防火石膏板,客戶經理指導建立微信會員團購群。短短21天,小店就實現了從廢墟到重生的奇跡。
重新開業當日的熱鬧超出所有人預期,300人的會員群不斷彈出“祝賀開業”“恭喜發財”的訊息,社區團購自提的貨物堆滿了置物筐,嶄新的快遞貨架也很快堆滿了包裹。劉忠仁擦拭著“便民服務區”的標識牌,忽然想起火災那晚尹經理的話:“店燒了,可大家的情分燒不化。”如今店內新增的免費熱水、雨傘、醫藥箱,讓點滴愛心以另一種方式傳遞下去,正是這份情誼的最好注腳。
“我們為11戶困難零售客戶建檔立卡,制定專屬幫扶策略。”茶陵煙草營銷負責人羅孝龍介紹著檔案柜里的11本幫扶手冊,側面“容誠·愛心工程”的標簽頁在陽光下泛著暖意。翻開紙頁,每戶檔案延展著跳動的生命線——陳晚女的上門服務單、陳禾生的放大版營銷指南、劉忠仁的災后銷售曲線……這些溫暖印記,正書寫著國有企業在新時代的責任篇章。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