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種兵旅游”“Citywalk”成為年輕人熱議的詞匯。有人為一場展覽奔赴一座城,有人為一家網紅店規劃整個周末。在文旅熱潮中,游客的消費習慣悄然改變,他們不再滿足于“買完就走”,更愿意為“有溫度的場景”“有故事的商品”停留。這對卷煙零售戶而言,無疑是將文旅“流量”轉化為小店“留量”的絕佳契機。從環境改造到文化融合,從服務升級到數字運營,一些先行者已探索出可行路徑。
一、文旅熱:消費升級的“新常態”
過去,游客逛景區遵循“拍照 - 吃飯 - 買紀念品”的固定模式;如今,他們更注重“體驗感”,關注店鋪裝修是否獨特、商品是否蘊含本地文化、服務是否貼心。這種變化讓卷煙零售戶從單純的“賣煙者”轉變為“文旅體驗的參與者”。
文旅熱帶來的不僅是客流,更是消費思維的轉變,游客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一家普通小店可能因“可拍照打卡”而走紅,一款卷煙可能因與當地故事綁定而暢銷。零售戶需跳出“賣貨”思維,以“文旅思維”重新定義小店。
舉幾個真實案例:
1.環境升級:用文化符號“圈粉”游客
安徽宿州符離鎮的老桃農王伯,原本卷煙店藏于小巷,生意冷清。去年,當地煙草部門助力其進行“文旅改造”:外墻繪上水墨桃花,貨架換成桃木雕刻,收銀臺旁設“符離集燒雞文化角”,展示非遺技藝圖片與故事。店內還增設“旅行補給站”,提供免費充電、行李寄存服務,并放置周邊稻田攝影基地、農家樂宣傳冊。改造后,客流增長 40%,夏天日均銷售額突破 3000 元。這表明,游客喜愛“打卡”,更鐘情“有故事的場景”,零售戶可將本地文化融入店鋪裝修,打造“微型文旅景點”。
2.文化融合:商品和場景“組 CP”
桂林陽朔西街的一家卷煙店,憑借“山水茶煙”主題區成為網紅。店主將竹筒茶、桂花糕與卷煙分區陳列,還設置“登相公山補給站”(卷煙 + 能量棒 + 登山地圖)、“遇龍河漂流裝備區”(防水袋 + 驅蚊手環 + 地方小吃)。文化區展板講述“煙與山水”的故事,如漓江漁火旁點煙的悠然、壯族歌圩里遞煙的社交場景。這種“文化 + 商品”的組合,使非煙商品動銷率提升 40%,卷煙銷量增長 25%。可見,游客購買的是“場景記憶”,零售戶可將本地特色商品與文旅活動綁定,提供“一站式體驗”。
3.服務創新:從“賣貨”到“賣體驗”
圖為球迷觀賽嘉年華活動現場 成銳/攝
云南玉溪的“球迷服務站”是典型范例。歐洲杯期間,店內掛起巨型屏幕直播比賽,重點陳列展示飲料、卷煙、啤酒、堅果等“觀賽伴侶”。店員向球迷推薦:“看緊張比賽時,試試這款口感醇厚的煙,更沉浸!”消費滿額還贈送球隊徽章。這種“文化場景 + 專業推薦”模式,使單客消費額增長 65%,卷煙復購率提高 30%。這提醒零售戶,游客需要“被理解”的服務,掌握基礎文旅知識,提供增值服務,能讓游客感到舒適。
二、如何讓小店“文旅化”?
文旅熱潮下,游客消費需求從“買商品”升級為“買體驗”。對卷煙零售戶而言,這是挑戰,更是機遇。以下四招,助力小店“文旅化”轉型,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第一招:環境改造——讓店鋪“會說話”,用文化“圈粉”
游客走進店鋪,首先關注的是環境。環境改造的關鍵在于讓店鋪成為“微型文旅景點”,以文化符號和互動體驗吸引游客停留。
文化符號植入:運用非遺、歷史、民俗等元素,觸動游客內心。如在店鋪墻面掛本地剪紙、刺繡作品,用老照片展示城市變遷;貨架采用竹編、木雕等傳統工藝品,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安徽宿州卷煙店通過外墻繪桃花、貨架用桃木雕刻、設文化角,成功吸引游客,停留時間翻倍。
主題化陳列:按季節或節日設置專區,增添店鋪“儀式感”。如春天推出“春日茶煙”專區,陳列卷煙、竹筒茶和茶具;冬天設“冬日暖煙”區,搭配熱飲、暖手寶。節日期間,中秋擺“煙月同輝”禮盒,春節設“年味煙禮”專區。桂林陽朔卷煙店就是通過主題陳列,實現商品銷量雙增長。
互動體驗區:設置“打卡墻”或“文化展板”,鼓勵游客拍照分享,既增加停留時間,又借助社交媒體免費宣傳。例如用卷煙盒拼成本地地標圖案,或設置“在 XX(城市)抽 XX 煙”標語,激發游客分享欲。
第二招:商品組合——讓卷煙“有故事”,用“場景”促銷售
游客購買的是“場景記憶”,將卷煙與本地特產、文旅服務綁定,打造“一站式體驗”,可提升商品吸引力與銷量。
“卷煙 + 本地特產”:將卷煙與竹筒茶、桂花糕、手工藝品等本地特產打包成“旅行記憶”。如把卷煙和竹筒茶裝入竹編禮盒,貼上“山水之間,煙茶相伴”標簽;或卷煙 + 桂花糕 + 手寫明信片,組成“桂香煙禮”。這類特色禮盒,既適合送禮,又能提高復購率。
“卷煙 + 文旅服務”:購買卷煙贈送景區優惠券、登山地圖,或與周邊酒店合作推出“住宿+商品”套餐,讓游客覺得物超所值。云南玉溪卷煙店與酒吧合作推出“觀賽經濟圈”,買卷煙送酒吧折扣券,酒吧消費滿額送卷煙盒套,實現雙方共贏,形成文旅消費閉環。
“限量款”引流:與本地文旅部門合作,推出印有本地地標、非遺圖案的“地域限定版”的包裝,或結合節日推出“中秋特供”“春節限定”款。限量款可吸引游客購買,引發收藏熱,帶動卷煙銷售。
第三招:服務升級——讓游客“想再來”,用細節贏口碑
游客的“回頭率”藏在細節之中。從記錄偏好到提供增值服務,讓游客感受到“被重視”,才能贏得口碑。
建游客數據庫:利用云 POS 系統記錄游客購買偏好,或者通過掃碼關注送小禮品的方式收集游客信息。下次游客再次光顧時,店主可以主動推薦:“您上次買的 XX 煙,這次有新口味,要不要試試?”或“大部分南方旅客偏好這款煙,您要不要試試?”這種貼心的服務,能讓游客感受到被關注。
店主要懂文旅:店主不能僅僅局限于售賣商品,更要成為“本地文化傳播者”。自己掌握周邊景點攻略、交通信息、歷史典故等文旅知識,以便準確回答游客問路,暢談本地文化。比如在云南,有卷煙店店主能根據游客行程推薦適合的卷煙,讓游客覺得專業有趣,從而增加購買意愿。
增值服務暖人心:提供免費充電、行李寄存、熱水供應、雨天借傘等服務,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讓游客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游客逛景區累了,來店里休息、充電、喝水,順便買煙,下次自然優先選擇該店。
第四招:數字運營——讓流量“留下來”,用線上擴影響
在當下蓬勃發展的文旅熱潮中,游客的消費場景正從線下不斷向線上延伸拓展。零售戶需巧妙借助直播、社群、小程序等多元數字工具,構建起“線上種草吸引關注 - 線下體驗增強信任 - 線上長期復購留存”的完整閉環,實現流量的有效沉淀與持續轉化。
直播引流,場景互動促關注。零售戶可利用熱門直播平臺,全方位展示店鋪特色。比如,直播店鋪改造后的新穎場景,著重介紹精心打造的“文化墻”“打卡墻”,這些充滿本地文化元素的布置,能讓游客在線上就感受到店鋪的獨特魅力。在直播時,還可以設置互動環節,贈送景區優惠券或小禮品,吸引粉絲關注并積極參與互動。
社群運營,貼心服務增黏性。建立微信群,將直播吸引來的粉絲以及到店消費過的游客拉入群中。定期在群里發布優惠信息,如“今日特價商品,限量搶購”“購買指定商品,享受折扣優惠”等,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與復購率。同時,分享實用的文旅資訊,像“本周景區人少,適合拍照打卡”“周末景區有特色活動,不容錯過”等,讓游客覺得店鋪不僅是一個賣煙的地方,更是他們游玩行程中的貼心小助手。
結語:
文旅熱并非短暫的“網紅效應”,而是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對于卷煙零售戶來說,這是轉型的契機,也是能力的考驗。一味的抱怨無法改變現狀,只有積極行動起來,掌握消費趨勢和特點,從環境改造到商品組合,從服務升級到數字運營,以“文旅思維”重構經營邏輯,才能將小店從單純的“賣煙場所”轉變為“有溫度的文旅體驗空間”。當游客走進店鋪,不僅能買到所需商品,還能感受到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貼心的服務,這樣的店鋪才能讓人記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下去。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