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代表參加了由中國控制吸煙協會(CATC)和杭州市醫學會主辦的第二十二屆全國控煙學術研討會。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的關鍵之年。為推進無煙環境建設,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中國控制吸煙協會舉辦了第二十二屆全國控煙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是“推進控煙行動,建設健康中國”,旨在分享國際國內控煙情況進展,分析控煙遇到的新挑戰。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研究員楊杰的講話主題是“中國控煙立法和執法進展、問題及應對”。他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即為什么需要全面無煙立法,如何保障室內場所全面無煙,國內外全面無煙立法現狀和經驗,問題及應對。
楊教授首先介紹了草煙煙霧的分類,主要有主流煙、呼出煙和側流煙(后兩種為二手煙),隨后他介紹了二手煙危害健康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吸煙室并不能有效保護非吸煙者的健康,有通風/排風設施并不等于沒有危害。根據上海市疾控中心研究結果表明,上海某機場3個吸煙室以及2個火車站的各1各吸煙室中,從pm2.5測定結果來看:吸煙室>吸煙室門口>吸煙室外5米。
他還指出,吸煙室本身也存在著諸多嚴重問題:無法有效防治煙草煙霧危害,經濟成本高,導致不公平競爭,增加執法成本等。
全面無煙立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具體例子為英國無煙法律生效后心肌梗死住院人數下降,《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效果良好。
他的發言中還提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實現無煙城市的關鍵要素:
1. 簡單、明確、可執行的全面無煙環境立法。
2. 預期并批駁反對方。
3. 對法律實施和執法的精心規劃和充足資源。
4. 公民社會的參與。
5. 宣傳和傳播。
6. 檢測、評估法律的實施和影響。
WHO提出了防治接觸煙草煙霧準則,為全面無煙提供了技術手段。《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控煙行動為如何實現公共場所全面無煙提供了標準,即: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從現在的10%左右,到2022年達到30%及以上,到2030年達到80%以上。全面無煙法規的保護人口是指通過無煙立法而受到保護,避免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煙草煙霧危害的人群數量。
全面無煙立法是實現室內場所全面無煙的有力保障,全面無煙法規是指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或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全球三分之一國家實施了全面無煙立法(截止到2020年底)。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公共場所控煙,上世紀90年代,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形成潮流。2006年之后(《公約》生效后),越來越多地區出臺全面無煙立法(截止到2021年10月1日)。如今全面無煙立法逐步走向成熟。《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頒布,明確全面無煙法規概念和目標。控煙立法從覆蓋范圍到有效實施兩方面得到普遍認可。法律實施成為必然,探索更有效的執法模式,“社會共治”成為必然。
而如今的問題是如何克服干擾,堅定全面無煙立法理念,與時俱進,加強法制,讓公眾受益。
目前國內控煙立法執法存在的問題有:
? 部分城市控煙法規的文本制定有缺陷
? 部分城市的執法程序繁瑣
? 部分城市的準備工作不充分
? 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宣傳教育工作城市間差距明顯,總體力度不夠
? 監督評估機制沒有建立或沒有發揮作用
? 志愿者有效推進控煙執法工作機制需要建立
? 人大等對控煙執法的監督作用沒有有效發揮
最后,他指出,要做好全面無煙立法的準備,需要爭取政策支持和抓住重大機遇,多方溝通、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創建無煙場所,為立法提供作家實踐案例和依據。整理政策及數據,組織專項調查,通過媒體宣傳提高公眾的知曉度,引導公眾對全面無煙立法的期待和支持。制定立法推進計劃。做好控煙執法協調機制和制度建設。制定控煙執法技術相關規范,準備控煙執法相關資料和設備。開展控煙執法培訓,依法建設全面無煙場所。做好為大量吸煙者提供戒煙服務的準備,展開監測評估工作-開展基線調查,發動全社會參與。
(以上根據綠會代表筆記整理,未經本人核實,僅供參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