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35個世界無煙日。日前,中國疾控中心在官網上發布了2021年中國中學生和大學生煙草流行監測結果(簡稱“監測結果”)。
繼2019年首次將全國高中學生吸煙情況納入中學生煙草調查后,2021年的調查又納入了大學生。此前一次的調查是2014年。
此次檢測結果顯示,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比大學生更高。
5月31日,北京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世衛組織的MPOWER控煙政策框架中,排在第一個的M表示監測,是首要的策略;2021年世衛組織的評價中,中國在M方面被評為Ⅰ級(執行最好),相對做得比較好。
“2021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生效,有關未成年人控煙的法條更細更多,國家對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
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比大學生更高
電子煙管理辦法已正式施行
對于這次的監測結果,張建樞形容為“喜憂參半”。
監測結果顯示,2021年,中學生嘗試吸卷煙的比例為16.7%,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中學生現在吸卷煙的比例為4.7%,與2019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
監測結果還顯示,2021年大學生現在吸煙率為7.8%,低于2018年成人煙草調查15-24歲人群(18.6%),但使用過電子煙的比例為10.1%,現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為2.5%,均高于2018年全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
記者注意到,電子煙使用率,中學生甚至比大學生更高。2021年中學生使用過電子煙的比例為16.1%,現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為3.6%。這與2019年相比,分別上升了3.5個和0.8個百分點。
張建樞認為,這可能與電子煙對未成年人更具有迷惑性有關。大學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知識,可能更能科學準確地看待電子煙。
實際上,電子煙危害很大,在“入門效應”下,會吸引本不吸煙的人對尼古丁上癮,進而成為吸煙者。
我國電子煙使用者呈現低齡化現象。2018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就發現,使用電子煙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15-24歲年齡組人群電子煙使用率為1.5%。
2022年5月1日,《電子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全面禁止銷售煙草口味以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也將于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
當前新的辦法仍處在施行過渡期,張建樞期待其真正落實到位,這能夠促進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的降低。
100個孩子去買煙70多個能成功
專家:執法力度要加強,全國控煙要立法
其實,國家早就三令五申,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并且禁止電子煙網絡銷售。
但是,監測結果發現,不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和電子煙的相關規定仍未得到有效執行。2021年吸煙學生最近一次買煙未被拒絕的比例為77.2%,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6.1個百分點。2021年使用電子煙的學生最近一次購買電子煙未被拒絕的比例為70.8%。
“這一比例雖然有所下降,但還是太高,100個孩子去買煙,還有70多個能成功。”張建樞說,成功率超過5%,就說明政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實施的細則、具體的辦法、責任的劃分都沒有落實到位,罰款雖有規定,但執行率很低。“我們控煙人士強烈呼吁各監管部門必須責任明確,必須敢于‘亮劍’。”
監測結果顯示,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早有立法,由于缺乏明確的規則,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直至2018年7月,因向青少年售煙,廣東深圳衛健委才對商家開出全國首張罰單。
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8個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周邊煙草銷售點較多。在160所中小學周邊,近三分之二學校在200米內有售煙點,近三分之一學校在100米內存在售煙點,50米之內存在售煙點的占所調查學校的4.4%。
調查結果還顯示,大部分店鋪未執行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的規定,近半數卷煙銷售點沒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擺放“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的標識或者宣傳口號。8個城市共86家售煙點中,有83家店未成年人購煙成功,占比為96.5%,其中上海、西安、石家莊、北京、青島、昆明等城市購買成功率為100%。在7個城市70家電子煙店中,未成年人在50家店成功購買電子煙,占比為71.4%。
在調查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卷煙零售商和超過三分之二的電子煙經銷商,都沒有按照規定查驗未成年人身份證明。調查顯示,在北京、深圳、青島等城市,穿著校服的高中學生到店購買卷煙的成功率甚至達100%,沒有一位店主主動要求購買者出示身份證。
“向未成年人售煙屢禁不止,這些零售商受利益驅動,突破道德底線,毒害年輕一代。”張建樞為此感到痛心疾首。同時他還指出,盡管很多城市都有了公共場所控煙的條例,但國家層面統一的控煙立法仍亟待推進。“離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下降至20%的目標,我們仍有較大差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