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就全面依法加強電子煙監管舉行記者見面會,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國家煙草專賣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總體來看,隨著電子煙監管制度體系落實落地,電子煙產業治理實現了“由亂到治”的根本性轉變,全面步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2022年3月11日,《電子煙管理辦法》發布;4月8日,《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隨后,國家煙草專賣局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電子煙消費稅政策,電子煙相關企業股票上市前置審查機制,電子煙進境攜帶、限量寄遞、異地限量攜帶政策等。
據悉,現行電子煙監管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共計61份,初步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及其實施條例為根本、以《電子煙管理辦法》和《電子煙》國家標準為基礎、以多份政策性文件為支撐的“1+2+N”電子煙監管制度體系,為電子煙監管工作奠定了有法可依、執法有據的制度基礎。
從2022年10月1日起,電子煙監管進入常態化階段。
全國共查辦各類電子煙行政處罰案件1848起,上千人被抓
據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查辦各類電子煙行政處罰案件1848起,聯合公安部門查處涉電子煙刑事案件398起,查獲煙彈294萬個,電子煙具73萬個,一次性電子煙357萬個,煙堿和霧化物9.8噸,配件10余噸,搗毀制假窩點25個、成品倉庫36個,涉案金額約21億元,抓捕1323人。
特別是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組織開展“奶茶杯”“可樂罐”等非國標調味電子煙專項治理,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30.8萬人次,檢查售電子煙網點9.36萬戶次,查處案件775起,查獲實物136.5萬支,涉案金額6.74億元。
在典型個案查辦上,湖北成功辦理侵犯知識產權電子煙刑事案件;山東濟寧“11·04”案件成功偵破首起直追生產源頭的“奶茶杯”“可樂罐”案件;廣東深圳“2·03”案件搗毀生產、倉儲、銷售窩點7個,單案案值高達3.76億元;深圳完成首起非法經營電子煙刑事案件判例,形成了對違法犯罪分子的強大震懾。
在今年2月底至3月中下旬,國家煙草專賣局組成4個督查組,對照6項過渡期、17項常態化重點監管任務和62項督查內容,對16個省27個市進行了實地督查。
在3月1日至4月25日期間,各級煙草專賣局共出動10.6萬人次、組成2799個檢查組,對電子煙相關生產企業、批發企業、零售主體等進行現場檢查,全面覆蓋電子煙產業已獲證和未獲證的煙用煙堿企業、霧化物企業、電子煙產品生產企業、代加工企業、品牌持有企業、批發企業、零售戶等七類經營主體共48265個;全面覆蓋電子煙原料供應、生產制造、批發流通、產品零售全鏈條各環節;全面覆蓋全國33個省級煙草專賣局轄區;全面覆蓋前期各類監管查獲的信息線索和社會公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電子煙監管實現了“管得住、管得好”,將進一步規范出口
在推進電子煙監管過程中,煙草部門與公安、市監、海關、郵政、稅務、教育等部門齊抓共管、協同發力。特別是公安部門組織煙草、市監、教育等部門聯合開展電子煙市場清理整治專項工作,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上頭電子煙”(電子煙非法添加大麻素違禁成分)、假冒偽劣電子煙等違法犯罪行為。
國家煙草專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多來,電子煙監管實現了“管得住、管得好”的工作目標,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認可。當前,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鋌而走險,置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于不顧,各類非國標電子煙“新產品”屢禁不止,電商、短視頻、直播、社交等“新平臺”虛假宣傳和違法銷售電子煙行為花樣翻新,利用閃送、跑腿、同城配送等快遞物流寄遞“新渠道”規避電子煙監管問題亟待規范。
下一步,國家煙草專賣局將進一步完善監管政策,規范產業運行,優化管理服務,強化市場監管,防范風險隱患,持續推動電子煙產業治理法治化、規范化。
針對我國電子煙產業外向型特征明顯,境內生產的電子煙絕大部分銷往境外的情況。國家煙草專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電子煙產業法治化規范化治理的有序推進,在電子煙監管政策措施穩步落實、獲證電子煙相關生產企業積極“走出去”,以及國際市場需求穩定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電子煙出口貿易持續向好,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
“但是在規范電子煙市場秩序專項檢查中,依然發現部分獲證企業依法合規意識欠缺,未能全面落實各項進出口貿易監管政策,存在對出口目的地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掌握不全面、對出口產品的質量控制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國家煙草專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落實《電子煙管理辦法》和相關制度文件為抓手,督導獲證企業全面落實進出口貿易監管政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