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小區門口的便利店,我站停了兩秒鐘,強烈的欲望驅使我去買煙。最后我忍住了,沒有讓戒煙計劃夭折。我如同犯了錯的小孩落荒而逃,心里想著馬克·吐溫那句話——戒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我最少戒過三千次了。”
這是貴陽市民蕭先生2018年4月23日的微信朋友圈。去年5月份,蕭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戒煙的念頭,他動了不下100次。
大多數煙民如蕭先生一般,不斷在戒煙與復吸之間游走。
煙癮,真的難以戒掉么?
90后蕭先生曾在深圳求學7年。
那是中國最早出臺地方性控制吸煙法規的城市。
2014年3月,在1998年控煙法規基礎上,深圳市頒布實施《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規定餐館、寫字樓、醫院、學校、公園、KTV、休閑會所等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對個人罰款按照情節設定為五十、二百元、五百元三個階梯。
條例對公共場所禁煙起到了較好效果,也成為蕭先生首次戒煙的契機。“街上抽煙的人一下子少了。有時走在路上想抽根煙,都會覺得不好意思。”遺憾的是,這次戒煙行動以失敗告終。
回貴州后,蕭先生也多次嘗試戒煙,但都失敗了。他曾在朋友圈留言:“說不定明天在工作的間隙,我依然會躲在樓梯間抽煙。”
放棄戒煙,蕭先生還有諸多理由。比如,或許香煙能幫助他在社交工作中拉近與別人的距離。
受單位指派,他前往黔西市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走訪當地群眾,村民遞來一支煙,帶著些許歉意:“煙不是太好,書記看能不能將就抽。”
“村民們都很質樸,發煙你不抽,他們會認為你瞧不上他們的煙。”蕭先生說。當地村民大多抽5到10塊的便宜煙,走一家了解情況,一兩輪煙是要發的,一天走個二、三十戶下來,少說也要抽個一兩包煙。
貴陽市民梁先生大學時代開始抽煙。十七八歲抽的是“耍耍煙”,覺得吞云吐霧很帥氣。他曾自負地認為,煙可以隨時抽,也可以隨時不抽。
如今,梁先生是一名土地規劃設計工程師,常加班至凌晨。困意來襲又遇瓶頸,當咖啡和茶都不能激發靈感時,香煙成了依賴。
去年妻子懷孕,梁先生下定決心“斬斷”煙癮。堅持了半個多月,還是在一場酒局后投降。他也不確定未來自己是否能戒煙成功,“走一步看一步吧。”
同樣想戒煙的羅先生,則是將所謂的“民間戒煙法”都嘗試個遍。
“嚼口香糖,一直嚼會腮幫子疼;嗑瓜子吃零食,不能一直吃,還容易長胖。”反反復復折騰了十幾天,羅先生選擇用電子煙代替。
快要克制不住煙癮的時候,吸一口電子煙,就可以撐過去。
像羅先生這樣嘗試用電子煙來戒煙的不在少數。
記者隨訪了多位電子煙民,他們非但沒能成功戒煙,反而“雙管齊下”,電子煙和普通香煙混合著抽。
但抽時間長了,羅先生自己也說,抽電子煙實則是自欺欺人。
但無論是蕭先生梁先生還是羅先生,每天都猶猶豫豫走在戒煙的路上,戒煙的意愿并不堅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正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吸煙習慣。他們都自覺地當家人不在家時才吸煙,或在露天空曠處吸煙,以免“二手煙”傷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