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以及控煙政策的逐步推進,戒煙門診作為幫助煙民戒煙的重要場所,逐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然而,從十年前的寥寥無幾到如今依然門可羅雀,戒煙門診的發展似乎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戒煙門診的就診人數一直較少,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據相關報道,最初戒煙門診一周可能只有5 - 8人就診,有時甚至一天都沒有患者。這種狀況在過去十年中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難以稱得上理想。一方面,這反映出煙民對于戒煙門診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較低。在許多煙民看來,戒煙主要依靠個人的毅力,而忽視了戒煙門診所能提供的專業幫助。另一方面,這也與社會對戒煙門診的宣傳不足有關。很多人并不清楚戒煙門診的存在以及其能夠提供的服務內容,導致他們即使有戒煙的意愿,也難以找到合適的途徑。
社會上流傳著一句名言:能戒煙的都是狠人!據統計,在戒煙過程中,僅靠毅力戒煙成功的人僅有不到5%。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單純依靠個人毅力戒煙的局限性。戒煙不僅是一個心理過程,更是一個生理過程。尼古丁成癮使得煙民在戒煙過程中會面臨各種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僅憑個人毅力很難克服這些困難。而戒煙門診則能夠為煙民提供專業的戒煙指導和藥物治療,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戒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然而,由于戒煙門診的就診人數較少,很多煙民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從而導致戒煙成功率較低。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戒煙門診的誤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戒煙門診的就診者中以年紀較大的患者為主,他們往往是因為確診了其他疾病而“被迫”戒煙。這一現象反映出戒煙門診在吸引主動戒煙者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年輕煙民往往對戒煙的重視程度不夠,他們認為自己還年輕,身體能夠承受吸煙帶來的風險,因此很少主動尋求戒煙門診的幫助。而年紀較大的患者則是因為疾病的壓力才不得不考慮戒煙。這種被動戒煙的情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戒煙門診的就診人數,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煙民的戒煙問題。因為被動戒煙者往往缺乏戒煙的動力和決心,他們在戒煙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反復,導致戒煙成功率降低。
戒煙藥物在戒煙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戒煙藥物基本上都是國外產品,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美國輝瑞公司的“暢沛”、美國強生公司的“力克雷”和瑞士諾華公司的“尼派”。一些專家推薦的藥物,包括戒煙藥入醫保,是否有利益在里面也曾經存在過質疑。這種現象導致了公眾對戒煙藥物的信任度降低。一方面,進口戒煙藥物價格昂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醫生處方藥輝瑞公司的“暢沛”,一個月的藥費大約為700元,一個療程需要3個月,一個完整治療周期需要至少2100元,對于普通煙民來說難以承受。這使得很多煙民對戒煙藥物望而卻步,進而對戒煙門診也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一些戒煙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質疑。例如,“暢沛”被報道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使得煙民對戒煙藥物的安全性產生了擔憂。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戒煙門診提供了藥物治療,也很難得到煙民的信任和支持。
戒煙門診的尷尬現狀不僅僅是因為就診人數少、戒煙成功率低、就診者群體局限以及戒煙藥物的困境,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社會對戒煙門診的認知不足以及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在社會認知方面,很多人對戒煙門診的作用和重要性缺乏足夠的了解,認為戒煙是個人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這種觀念導致了戒煙門診在社會上的地位較低,難以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在資源分配方面,戒煙門診往往面臨著資金不足、設備簡陋、人員短缺等問題。與大病門診相比,戒煙門診的資源投入明顯不足,這使得戒煙門診在提供服務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例如,由于資金不足,戒煙門診無法引進先進的戒煙設備和技術,無法為煙民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同時,人員短缺也導致了戒煙門診的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影響了煙民的就醫體驗。
為了改善戒煙門診的尷尬現狀,提高戒煙成功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綜合施策。要加強戒煙門診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戒煙門診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如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戒煙門診的作用和重要性,讓更多的人了解戒煙門診的存在和能夠提供的服務內容。加強戒煙門診的自身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對戒煙藥物的監管和研發,提高戒煙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要鼓勵國內企業加大對戒煙藥物的研發投入,開發出更多適合中國煙民的戒煙藥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